中等强国崛起是当今国际体系演变*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冷战结束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印度、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等一批新兴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中等强国的地位和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并以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政治能力、国际影响力,从世界体系的外围逼近中心,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己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性力量。谁赢得中等强国,谁就是*后的赢家。
对中国来说,这些中等强国具有战略支点的重要意义,是中国外交所要积极争取、恰当定位的重要对象。如何准确认识、有效发挥中等强国的作用,为中国走向大国复兴提供国际助力,是戴维来编著的《中等强国崛起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局》的中心主题。
《中等强国崛起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局》一书出版,我对此表示热烈祝贺。这本书的作者戴维来是我的学生,我们相识多年,身为导师,我对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作为弟子,维来尊师重道,诚恳为学,虚心求教;作为学者,他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肯于钻研,持之以恒,对问题的敏感性强,这从本书的选题即可看出。
本书关于中等强国的选题,无论从国际关系还是中国外交的角度看,都很有价值,对现实把握得非常准。当今世界处于"群雄逐鹿"的时代,中等强国在觉醒中快速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新一轮世界权势转移过程中,以印度、巴西、土耳其、墨西哥、韩国、印尼、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新兴中等强国,其地位和作用凸显、影响深远,已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性力量。以现在比较火热的"G20"为例,其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崛起的认可,也是对这些崛起中的新兴中等强国的认可。中等强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能不引起人们特别是学者的关注。
不过,从中国的政策角度看,这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问题。过去对中等强国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中等强国群体性的崛起,其在我国外交中的位置是不明确的,反映在现实当中就是我们与这些中等强国的关系互动面临不少问题,如政治、经贸、外交、安全等领域碰到了许多困难。实际上,中等强国的崛起,对中美关系很重要,谁赢得中等强国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中国与各中等强国加强交往,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稳定未来"权力碎片化"下的国际特点局势。如沙特、土耳其、伊朗等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就是未来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后在中东地区各热点问题上的表态中不可回避的因素。第二,有利于充实中国在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中的作为和影响。如印尼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方略的重要合作伙伴,重视巴西、南非等作为新兴国家、"第二梯队"核心成员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也十分有益,而中等强国对多边外交的天然热情也有助于我们拓展并加强与外部世界的积极交流。第三,中等强国大多与西方传统强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也对美国等大国的许多做法抱有不满。从这一点看,中等强国既可作为我们与西方国家交流中的第二维度补充,也可成为一支制约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国际力量。所以说,中等强国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不可谓不大。
这本书尝试解决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认为是达到了显著的实际效果。其一,让我们对中等强国这一国家群体首次有了系统的、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厘清身份界定、把握历史脉络、探究崛起动因、归纳特征影响、洞察发展趋势以及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做得都相当好,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建树性。其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外交的新目标、新任务提供了新视角,特别是书中提出的将中等强国作为我国外交的一个新着力点等观点,具有相当程度的政策创建性。书中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研究提出的诸多观点,我都赞赏并深感其重要价值。
这里,我愿意分享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我们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像国际关系这样的学科,做研究一定要讲求方法,这就是要把握好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号角,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一方面,要有问题意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理性地发现问题,甄别真假问题。
戴维来,男,安徽寿县人。南京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硕士、博士。现任教于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战略、中等强国、大国关系与外交。在《人民日报》《当代亚太》《现代国际关系》《求是》《理论视野》等相关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参与省部级和国家课题多项,参著《大国的责任》(2011)、《中国的未来》(2012)、《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国外交》(2016)等书。
第1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既有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一)关于中等强国发展历史与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新兴中等强国的研究
(三)关于中等强国参与议题领域的研究
(四)关于中等强国与中国关系的研究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中等强国:概念界定与发展进程
一、理解中等强国的理论起点
(一)国家与权力的本质
(二)观察中等强国的四个维度
二、界定中等强国的实践起点
(一)以综合国力界定的中等强国
(二)以国际影响力界定的中等强国
(三)以国家治理能力界定的中等强国
三、历史演进下的中等强国
(一)多极体系下的孕育
(二)大战之间的崭露头角
(三)冷战时期的转型
(四)后冷战时代的崛起
四、小结
第3章 中等强国对外行为的逻辑
一、中等强国对外行为理念
(一)多边主义
(二)国际主义
(三)地区主义
二、中等强国对外行为的特征
(一)更加依靠外交力而非军事力
(二)更加注重功能性合作
(三)更加注重展现协调能力
(四)更加注重体现独立意志
(五)更加注重行为的可信度
三、中等强国对外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中等强国的国际观
(二)对国家利益的追求
(三)对国际环境的适应
四、中等强国的关系建构
(一)领导国家的类型
(二)复合型的大国关系
(三)合作型与竞争型关系
五、中等强国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格局的走向
(二)中等强国的作为空间
六、小结
第4章 冷战后中等强国的崛起及其影响
一、中等强国崛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的推动力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
二、中等强国崛起的途径
(一)实行经济改革
(二)锤炼强国意志
(三)拥有资源禀赋
(四)塑造国家良好形象
三、中等强国崛起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影响
(二)战略方面影响
(三)全球治理影响
(四)对地区层次的影响
四、中等强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体系转型
(二)周边环境变化
(三)大国博弈
五、小结
第5章 战略支点中等强国:一项县体的考察
一、处于战略支点的中等强国
(一)战略支点国家的重要性
(二)战略支点中等强国的特征
二、南美的战略支点:巴西
(一)地缘位置与国家实力
(二)对外战略
(三)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三、非洲的战略支点:南非
(一)经济政治优势
(二)对外战略
(三)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四、中东的战略支点:土耳其
(一)地缘政治巨大优势
(二)对外战略
(三)重视对华关系
五、东盟的战略支点:印度尼西亚
(一)地缘位置与国家实力
(二)对外战略
(三)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六、小结
第6章 中等强国:中国外交新的着力点
一、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及挑战
(一)对外布局的演绎进程
(二)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二、战略支点外交的战略收益
(一)促进经济利益
(二)拓展安全利益
(三)赢得国际效益
三、明确中等强国的战略定位
(一)塑造新外交观
(二)明确给予着力点的定位
四、小结
第7章 结语
一、本书研究的要旨
二、本研究的结论
三、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三)网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