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先验: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作者在广泛搜罗张东荪的原始资料和相关二手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张氏多元认识论的内在理路及其理论内在张力的深入梳理和分析,对张氏多元认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局限作了客观公平的评价。作者倡导的重建中国认识论传统虽尚在拟改筹建中,却切中了当代中国哲学之要害,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努力的路向。
张永超,男,1982年4月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河南登封人。在《哲学研究》、《理论探索》、《河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引论 中国为何缺乏知识论传统?
第一节 从中西本体论之不同看中国缺乏知识论传统之原因
第二节 由知识论传统缺乏到本书的选题
第一章 张东荪研究状况及其存在问题
第一节 关于张东荪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三十年来关于张东荪的研究文献综述(1980-2010)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献铺陈过多
二、问题意识欠缺
三、颂扬多于批评
第三节 由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到本书的展开
一、本书的选题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多元认识论”问题导论
第一节 “多元”认识论之涵义与演进
一、“多元”之涵义
二、“多元”之演进
三、“多元”间的关系
第二节 “多元认识论”之特点
一、主客交互
二、非心非物
三、循康德之路
四、交互主义
第三节 “多元认识论”讨论的问题
一、外界之条理
二、交界之所与
三、内界之格式
四、多元真理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界之条理
第一节 外界的条理是什么?
一、条理分内外
二、条理交互而成
三、真的外界条理
四、外界条理之特征
第二节 外界条理、物自体、理学
一、外界条理与物自体
二、条理与理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界之所与
第一节 什么是所与?
一、所与与感觉
……
第五章 内界之格式
第六章 多元真理观
第七章 对“多元认识论”的再评价
附录一 张东荪著、译、文详细年表
附录二 张东荪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
叶青这些说法,是有道理的,他对张东荪文字的搜集阅读令张东荪都吃惊,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他几乎都看到了(截止到叶青出版此书时),张东荪的思想所受到的影响确实涵盖了观念论、二元论、折衷论,而受康德、詹姆士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就对张东荪思想及其来源的了解来说,叶青先生所掌握的资料不在我们之下;另一方面,他对马克思学说的了解,从书中所看也是忠实和偏离很少的,虽然当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派如艾思奇、邓拓等人视其为“假马克思主义”而予以批判,但是从叶青先生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批判张东荪来看,以著者有限的学识感觉他并不比正统派更远地偏离马克思学说。现在的问题是,为何叶青会如此彻底地否定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固然这与他坚信的“正、反、合”公式有关,并且声称这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但将一个人的学说彻底地否定抛弃,依然无法索解“张东荪哲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我们已经说过‘他底哲学是一盘杂菜,其中包含得有康德哲学、实用主义、相对论哲学、曾创的进化论、种种份子’。这是实在的。他因为读哲学书读的多,译的多,尤其介绍的多,所以采集他所认定的诸家之‘长’,来成自己底学说,当然比较容易。所以‘张东荪哲学’这句话,读者切勿误会为中国老实有了什么哲学”。
《张东荪哲学批判》一书分四编:导论、总论、分论还有余论,然后再加个附录,叶青先生搜求之勤、写作之细心实在令人“失惊”,然而其学术价值依然不大,与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相比虽然二者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推崇者,而后者虽然也有生硬套割的地方,但总体上遵从了作者自己所说的“纯粹学术立场”,虽然有些思想家被放在了不妥当的位置上,但对其学说的解读基本上是公允的,或肯定或否定,至今也有参考价值,而叶青先生虽然用功甚勤,但是《张东荪哲学批判》即便是在研究张东荪的学者眼里也少有关注;细节上,比如说张东荪思想的西方来源,叶青先生能作较细致的分析,也足见他阅读的勤奋,而对于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因果律都能本着唯物辩证法立场给予自己的解答,这些或许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