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总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范式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综述温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研究综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部门哲学等。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任平
一 范式专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 曹典顺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 冯建华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范式研究 杨思基 丁振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 车玉玲 袁蓓
“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综述 温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研究综述 张天勇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部门哲学 于桂凤
二 专家评论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李景源
“中国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 欧阳康
三 学术争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与问题 杨思基
理论自觉与范式转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建构 白刚
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样式 刘德中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述评 谢永康
四 国外视点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美]小约翰·柯布
后现代科学、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文明:怎样避免西方的现代性错误 [美]菲利普·克菜顿
五 发展理论
对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的新思考——重新反思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论争 杨学功 张胜
科学发展必须把握的矛盾运动规律 郭祥才
中国新现代化论 陆树成
从终极原因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导致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诞生。中国近代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之所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是源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群众。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向当时的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哲学研究会推荐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就是为了掌握群众,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诞生的标志,有三种可能的观点:第一,1935年作为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材印行、1937年由上海笔耕堂出版的李达教授的《社会学大纲》,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诞生;第二,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艾思奇教授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诞生;第三,196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艾思奇署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诞生。第一种观点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的置评,在毛泽东看来,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第二种观点的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本身就是中共中央党校的教科书。第三种观点的依据是,艾思奇署名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本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写的全国高校和党校等都使用的哲学教科书。从广义的视角看,一切思想性书籍都具有教化功用,皆可成为教科书;从狭义的视角看,只有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教材方能称之为教科书。人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称的教科书显然是狭义的教科书,也即是说,只有艾思奇署名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准确地表征为第一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它之后,此类型意蕴上构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通称为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此类意蕴包含四项要义:一是把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之一的“物质”作为逻辑起点,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二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原则的唯物辩证法;三是以追求真理的态度,确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善、美”认识论和价值观;四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逻辑,解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