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若虚的呕心力作。
把大禹传说和《山海经》神话结合在一起,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把《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奇人异兽鬼神描述的真实有趣。
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与神话,严肃与幽默,竟然同时兼具。
每一小节至少出现《山海经》里的一种奇兽,或一类植物。
禅让制向家天下转变时的大纷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里,也少不了侠骨柔情的凄美爱情。
楔子
那一年,大荒世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
对于大荒的人民来说,那年绝不是好年成,时令紊乱得像麻线团,撒去土里的种子结不出谷穗,圈在笼里的牛羊频繁生病死去,小伙儿扛不动锄头,姑娘们拿不起针黹,那滋润生命的家园变成折磨灵魂的地狱火海,两千年后关于当时的物候记载是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
天欲哀,天欲怒,天欲战?
有懂天道的巫师出来故弄玄虚说,天有异象,必有血战发生,当年黄帝战蚩尤,就有风雨大作、雷霆震天,裂江河、堕山丘,生灵恐惧;后来颛顼战共工,也曾雾冥水涌,驱雷驰电,共工怒火烧心,把不周山生生撞缺了偌大的一角,以至星坠西南,水永东逝。每次战事将起,上天皆要降下警告,你瞧今年岁在鹑尾,大战不可避免。
果然不出一旬,华夏挟东夷等众多部属,派兵攻伐三苗。
出征的主帅是大禹,共主舜帝亲授他斧钺,又在玄宫接受大巫高阳氏的赐福,率联盟军队浩浩荡荡南下,与三苗军队在南阳盆地边缘的桐柏山刀锋相向。后来《山海经》把这场战役发生地写进了《中次十一经》。
在大禹的指挥下,联军与三苗鏖战了70天,血染征袍,白骨遍野,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苦竭蹶的战斗,联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三苗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势力,与华夏一族争天下已有千年之久。这一次大禹趁胜追击,将三苗全族一直赶到了洞庭湖之南。洞庭湖之南那时尚且是神幻迷雾的荒蛮世界,怪兽横行,瘴疠丛生,三苗自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力量,直到披荆斩棘、休养生息千年后,后裔楚国才重新崛起,对他们祖先魂牵梦绕的中原再次发起冲锋,最后也还是被北方华夏后裔秦国灭了宗庙。
对这场战争,史书上只留下了简短的一句话:七旬,三苗格。
但这一战,却是改变了天下大势,华夏、东夷、三苗鼎足之势崩溃,华夏和东夷成为黄河流域稳固不迁的主人,虽然在以后长达千年的岁月里,华夏东夷还会经历无数次争斗,并在争斗中融合起来,在黄河两岸不懈耕耘,开创出璀璨文明。
战事才定,共主舜派出各路使者昭告天下,有腿很长的长股氏翻山越岭,长翅膀的羽民翱翔天际,游得快的飞鱼访问四海,好言辞的鹦母花言巧语,不惧虎的駮马奔驰原野,把胜利的消息传遍天下。
天下方国震撼了,无论是起初坚定站队的,还是观望携贰的,都向共主献上了贺礼,恭祝共主敉平乱世,从此天下富乐,北至肃慎、山戎、南至交趾、北发,东至鸟夷、薄姑,西至氐羌、析枝,无不恭命,无不服膺。
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那便是舜帝即将南巡。各方国纷纷猜测共主南巡目的,或是因为刚与三苗大战一场,准备乘胜追击,一劳永逸。。
即将踏入南山的共主又颁布帝令,由大禹留守国都帝丘,代行君权。这个举动传递了一个紧要的信息,大禹将会成为继任共主的嗣君。这个因为恭勉治水而赢得天下民心的伟男子,幼年时因父亲鲧方命圮族,被戮于羽山,不幸沦落下流,竟然靠着那不屈的意志,洗刷了父辈罪愆,登临了权力巅峰,该是何等样的传奇。
夏伯,是他的爵称,大禹,是老百姓对他的尊称,而华夏,是他为这片热土的人民开创的光辉称号。
其实那时的华夏族居住地称为中冀,所以大禹分九州,中原也称冀州,地在《山海经》之《中山经》。
故事就从华夏还称为中冀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