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与党的建设创新研究》不助于深入探讨问政的一般路径、趋势以及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推动该方面的理论研究,而且从实践上有助于促进执政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执政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观念,学会利用这一的传媒技术,把握民意,实现领导,与时俱进地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推进我国各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陈文胜,男,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现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党史与党建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外社会科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新闻记者》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本书的特点与价值
四 本书的框架
章 问政概论
节 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
一 的产生
二 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的特点与功能
一 的特点
二 的功能
第三节 问政的内涵与特征
一 问政的内涵
二 问政的特征
第四节 问政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 问政的发展现状
二 问政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党与之间的互动关系
节 党与之间的影响与合作
一 党与互动的社会基础
二 对党执政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三 党的执政对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党与关系的实质
一 独特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二 政务:党联系社会的桥梁和政民互动的新平台
三 党对的监管实质上是党对社会关系的调控
第三节 党对问政应有的态度
一 构建政党与的和谐关系
二 将问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章 时代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考验
节 时代党执政环境的新变化
一 正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二 正形成新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 正成为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四 正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新载体
第二节 时代党面临的执政风险
一 对执政安全的总体影响
二 对党执政安全的威胁与挑战
第三节 问政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党的一项重要的执政资源
二 党的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四章 问政与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节 问政与正确权力观的树立
一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问政的前提要求
二 问政对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问政与民主执政
一 延伸民主执政的新路
二 推进民主执政的实践
三 加强民主执政的相应对策
第三节 问政与科学执政
一 彰显以人为本的科学执政观
二 促进执政理念的科学化
三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第四节 问政与依法执政
一 与依法执政的契合性
二 对依法执政的影响
三 依法执政的发展路径
第五章 问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节 问政与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一 时代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概述
二 时代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 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主要路径
第二节 问政与党应对社会舆情的能力
一 认识社会舆情演变的新态势
二 把握舆情的特点
三 做好时代的舆情引导工作
第三节 问政与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 问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 传播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影响
三 党利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第四节 问政与党加强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 时代党群关系建设的环境及其特征
二 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问政与建设服务型政党的能力
一 问政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
二 问政在构建服务型政党中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
三 发挥问政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
第六章 问政与党的自身建设
节 问政与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
一 问政与党内民主建设
二 问政与党务公开
第二节 问政与党的组织建设
一 政务为党的组织建设带来的机遇
二 时代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三 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途径
第三节 问政与党的作风建设
一 问政为党的作风建设带来机遇
二 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 充分发挥问政的功能,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第四节 问政与党的倡廉建设
一 在倡廉建设中的正效应分析
二 的负效应分析
三 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问政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节 问政与公共意识的培育
一 是公共意识的载体
二 问政在构建公共意识中的角色
第二节 问政与公众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实现
一 问政与公众话语权的实现
二 问政与公众政治参与权的实现
第三节 问政与突发事件应对
一 突发事件中的功能作用
二 突发事件中的管理原则
三 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机制
第四节 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 问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扮演的角色
二 利用问政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
第八章 党建创新视野下问政的未来发展图景
节 加强问政的规制与导引
一 对问政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二 问政的规制和导引路径
第二节 吸收借鉴国外政党问政经验
一 问政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二 国外政党问政的具体实施
三 国外政党问政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提升问政能力,推进党建科学化
一 乘势而为,创新执政思维和提高领导方略
二 与时俱进,提高微素养和问政能力
三 利用搭建党建平台,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