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的政治经济分析》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政府预算的理论演进与功能分析、政府预算与国家治理、预算执行审计与效能政府、国家权力监督与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嵌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机理、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等。
王家新,男,经济学教授,生于1958年,上海市人。现任南京审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家新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哲社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在《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共10余部,主持完成的“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前言
序论国家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国家审计的发展
第一章国家审计的政治论
第一节国家审计与政治文明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国家审计与政治文明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国家审计推进政治文明的实现路径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与国家审计制度
第二章国家审计的法理论
第一节依法治国与国家审计
第二节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发展
第三章国家审计的文化论
第一节文化发展与国家审计
第二节审计文化的内涵拓展与结构分析
第三节 国家审计的文化定位与特色审计文化的建构
第四章公共责任和国家审计
第一节公共责任、机会主义和治理架构
第二节国家审计在公共治理中的定位
第三节国家审计治理财务机会主义
第四节国家审计治理权力机会主义
第五节国家审计治理职能机会主义
第五章政府预算与国家审计
第一节政府预算的理论演进与功能分析
第二节政府预算与国家治理
第三节预算执行审计与效能政府
第六章国家权力监督与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节经济责任审计嵌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机理
第二节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
第三节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第七章生态环境治理与环境审计
第一节生态环境治理理论
第二节生态环境治理与环境审计
第三节环境审计实务若干问题
第八章政府绩效治理与绩效审计
第一节政府绩效治理理论
第二节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
第三节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及未来发展
第九章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英美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第二节 日韩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第三节俄罗斯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第十章中国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国家治理转型与国家审计
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演变与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抑制和抵御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偏离治理目标行为的功能,提高毕本环境治理绩效。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存在,生态环境信息通常难以取得或者存在虚假提供环境信息的情况。但是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真实、有效的生杰环境信息又是制定宏观政策和评判宏观政策效果的依据。环境审计以其独立的地位,有条件全面完整地采集和提供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信息,既包括微观经济单位。行业领域,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相关信息,可以为决策和管理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翔实、客观、全面、可靠的生态环境治理数据信息,也可以为市场行为判断提供可靠数据,为公众参与提出基础支撑。在获取信息过程中,不仅是查明情况、揭示问题,还针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实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揭示和反映,引导市场行为,实现公众参与治理,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进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质量和绩效。
三、环境审计的作用:保障国家生态文明目标实现的一种规制工具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的永续发展,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采取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并行的规制手段。环境审计是政府治理的一种规制手段,也是信息化规制手段。通过查证,掌握和披露真实、有效信息,协同环境治理部门进行单一部门调整,提供综合信息给综合决策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具体表现为环境审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和综合作用。
(一)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来看,现行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众多,职责范围重叠现象较为普遍。《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明确环境保护治理主体有6个。《水污染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水环境污染治理主体到达9个。《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