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持的研究课题《世界文明通论》,经过二十余位学者的协力合作,历时五载,付出了辛勤劳动,其成果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继该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世界文明大系》和《世界文明图库》之后又一关于世界文明的多卷本专著。如果说《大系》和《图库》的目的是对世界上一些主要文明做分别的研究、介绍和论述,那么《通论》则试图从总体上对有关世界文明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将中华文明纳入全球文明的视野,以三卷的篇幅做进一步的较全面的论述。在我国,关于世界文明的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还刚起步不久,我们组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世界文明的理论问题更多的关注。
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文明问题的研究兴趣日益高涨,在某些国家甚至有成为显学的趋势,这是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的。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科技进步带来了便捷的交通运输和通讯,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大大地缩短了人类的地理和心理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人员往来和信息交流。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性增强,整个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
姚介厚,1940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57~1965年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2-1984年为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曾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现为顾问)、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当代欧美哲学、西欧文明、西方文明理论。独著有:《当代美国哲学》《柏拉图的(国家篇)导读》(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第2卷)《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合著有:《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希腊哲学史》(1-3卷)《西欧文明》《当代世界思潮》。发表多篇论文与译文。
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国际美国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批评理论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客座研究员,多年从事批评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和讲学。在国内外出版多部专著、译著或编著,发表了几十篇论文,主编的“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和“先锋译丛”产生了广泛影响。
杨深,1952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98-2001年间曾到荷兰莱顿大学和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国和美国现代哲学、近现代西欧文明、外国文明理论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发表专著、译著和论文数十种,其中主要论著有:《存在的呼唤》《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萨特传》《文明的冲突与合作》《西欧文明》,译著有:《启蒙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研究》等。
汝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
前言
古代篇
第一章 早期希腊文明思想的萌发
第一节 希腊古典文明的起源与文明思想的孕育/3
第二节 赫西俄德的素朴文明演变观/8
第三节 前期智者普罗泰戈拉的社会进化与城邦文明思想/13
第四节 希罗多德开创人文主义史学中的文明思想/18
第五节 修昔底德的历史观中的人性论的文明思想/27
第二章 柏拉图的城邦文明论和“理想国”设计
第一节 “互助”与“分工”的城邦文明起源论和城邦国家的社会结构说/36
第二节 以“正义”理念为哲学与伦理基础的理想城邦国家设计/41
第三节 对古代希腊政制文明的历史比较分析/50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和对希腊城邦文明的理论总结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其人及其实践哲学/55
第二节 城邦文明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59
第三节 城邦文明的社会伦理基础与核心价值/65
第四节 希腊城邦政制文明研究/71
第五节 对希腊古典艺术文明的理论升华/76
第四章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第一节 文明与文明思想转型和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85
第二节 科学认识世界是伊壁鸠鲁学派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94
第三节 文明在发展生产、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97
第四节 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个体本位伦理观/101
第五节 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104
第五章 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
第一节 斯多亚学派概述/108
第二节 自然法的哲学根据/111
第三节 自然法的伦理内涵/114
第四节 自然法与罗马法/121
第五节 自然法与世界主义/125
第六章 奥古斯丁的“两城”说与基督教文明观
第一节 奥古斯丁其人及其《上帝之城》/134
第二节 “两城”说对罗马文明及异教、异端的批判/143
第三节 “两城”的起源、进程与目的:一种基督教的文明史观/152
近代篇
第七章 霍布斯论“利维坦”:西方近代文明理论之先声
第一节 颠簸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风浪之中的霍布斯及其《利维坦》/165
第二节 自然人性、自然权利、自然法: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170
第三节 国家、主权、政体:西方近代政制文明的初创设计/177
第四节 对基督教罗马教廷专制教权的批判/183
第五节 在奠基近代西方文明理论上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关系,霍布斯对后世的历史影响/189
第八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倡导启蒙与变法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196
第二节 法与政体原则: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制度的类型与演变/206
第三节 犀利批击封建专制政权与天主教的教权统治/214
第四节 革新社会的制度文明设计/222
第五节 综合多重文明要素的社会历史理论/229
第九章 卢梭的激进民主主义文明理论
第一节 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平民思想家/239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起源、演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一种历史辩证法的考察/246
第三节 倡导“人民主权”的社会契约论/258
第四节 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二重性/263
第五节 卢梭的文明思想的历史影响/270
第十章 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论
第一节 百科全书派的最后成员与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274
第二节 文明的动因和起源/283
第三节 西欧文明在曲折斗争中的进步历程/289
第四节 展望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景/304
现代篇
第十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的人类理智发展阶段论与社会发展阶段论
第一节 人类理智发展的三个阶段/312
第二节 实证科学一哲学体系/315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318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320
第五节 秩序与进步/322
第六节 博爱与人类教/324
第十二章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
第一节 进化思想的哲学基础/328
第二节 无机进化、有机进化与超有机进化/332
第三节 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336
第四节 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类型/341
第五节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346
……
第十三章 福泽谕吉的文明开化论
第十四章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比较文化形态学和西方没落论
第十五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文明观
第十六章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论
第十七章 布罗代尔的总体史观的文明理论
当代篇
第十八章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第十九章 质疑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第二十章 爱德华·萨伊德和后殖民理论
第二十一章 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和身份
第二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文明与文化论
第二十三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赫西俄德描述主神克洛诺斯、宙斯相继塑创、埋落黄金种族、白银种族、青铜种族、英雄种族直至当时生活着的黑铁种族,来象征性地喻指人类已经历的五个时代。在他看来,从人类控制外在世界的能力来说,这种历史其实是进化的;但这种进化又注定地伴随着“潘多拉之盒”撒出的不幸、争斗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伦理问题日益突显。黄金时代人们只靠“肥沃的土地自动慷慨地出产吃不完的果实”,可以和平轻松地像神灵那样生活,他们手脚强劲,无害、善良,没有道德性的纷争。这实际上是对人类原始社会的美好想象。白银时代是非常短暂的、原始社会没落后的过渡时代,人类善良之心犹存,但已不能避免犯罪与彼此伤害的纷争。这实际上是喻指原始公社没落的分化时期。青铜时代有了青铜工具、青铜兵器,此时的人类强悍壮实、孔武有力,但已喜爱制造哀伤的争斗和暴力行为。实际上青铜时代人类控制外在世界的能力确已大为增强,但随着阶级分化、国家产生而有暴力与战争,在古希腊就是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时代。而英雄时代就是喻指迈锡尼文明没落时期,诗中明确地说英雄种族生活于“我们前一代”,已有大规模的不幸战争,并指明如“有些人为了美貌的海伦渡过广阔的大海去特洛伊作战,结果生还无几”。至作者所处的黑铁时代,实际上是指从荷马时代至古朴时代引人、发展了铁器生产力,从诗篇后半部描述的农耕田功、劳动增财富、航海贸易、城邦竞技会等等,可见此时代人类的生活能力已大为增进。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严重的劳累烦恼,善恶不清,造成父子、兄弟、主客、朋友之间伦理关系的退化、混乱,罪恶滋生,而那些城邦的掌权者信奉“力量就是正义”,据此信条可征伐、夺占其他城邦,并赞美、崇拜作恶者及其蛮横行为,长此以往,人类将陷入深重悲哀。①当时希腊的城邦奴隶制社会已大体成型,社会不平等与阶级压迫日益明显,贵族巧取豪夺、强占平民耕地已盛行,赫西俄德用鹞鹰以利爪擒夜莺的寓言批判这种靠暴力侵占财富的非正义现象,谴责贵族统治者以不公正的审判攫取不义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