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科技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机化学教材的种类逐渐增多,每种教材各有特色,但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却很少,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根据母语为非汉语言学生的学习?点,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有机化学教学积累的经验,在广泛吸收兄弟院校有机化学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在选材上,本书既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又注意教学时限和专业需求;在内容上,除了科学严谨、循序渐进的编写外,叙述时更注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层次分明;在编排上,以重要理论为基础,以官能团系统为主线,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重点。同时,加强习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和创新提高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根据章节特点精心挑选了知识?展材料,附于每章习题之后。这不仅使全书的结构体系更加完整,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领域中。
全书共分十五章,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合成及相互转化规律,探讨其反应机理,每章后均附有要点梳理、习题及知识拓展内容。本书可作为教学时数为6。学时左右,母语为非汉语言的本科少数民族学生(民考汉或民考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教材,也可供成人教育相关专业进行有机化学教学时参考。
本书由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合作编写,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及具体分工为:李炳奇(第一章、第九章)、周忠波(第二章)、姜建辉(第三章)、于海峰(第四章)、魏忠(第五章)、李红(第六章)、马晓燕(第七章)、廉宜君(第八章)、李红霞(第十章)、杨玲(第十一章)、高旭红(第十二章)、石磊(第十三章)、孔蜀祥(第十四章)、杨金凤(第十五章),最后由李炳奇、杨玲统编定稿。
本书出版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工作的。支持和华东理工大学“优秀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同时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在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挂职副院长曹贵平教授的热情帮助,在此一?表示感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1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3
第三节 官能团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0
第四节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11
本章要点梳理/12
习题/12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Ⅰ烷烃/14
第一节 烷烃的概述/14
第二节 烷烃的命名/14
第三节 烷烃的异构/17
第四节 烷烃的性质/21
Ⅱ环烷烃/25
第五节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25
第六节 环的结构与稳定性/27
第七节 环烷烃的性质/29
第八节 环烷烃的立体异构/30
本章要点梳理/32
习题/33
知识拓展:天然烷烃/34
第三章 不饱和烃
Ⅰ烯烃/36
第一节 烯烃的分类和命名/36
第二节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9
Ⅱ炔烃/46
第三节 炔烃的命名/46
第四节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47
Ⅲ二烯烃/50
第五节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50
第六节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51
Ⅳ萜类化合物/55
第七节 萜类化合物简介/55
本章要点梳理/59
习题/60
知识拓展:新型聚乙烯类材料/61
第四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芳杳烃的分英和命名/63
第二节 苯的结构/65
第三节 单环芳香烃的性质/66
第四节 单环芳烃代表化合物/74
第五节 稠环芳香烃/75
第六节 非苯系芳烃和休克尔规则/77
本章要点梳理/78
习题/80
知识拓展:富勒烯/81
第五章 旋光异构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83
第二节 物质的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85
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87
第四节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92
第五节 不含手性碳的旋光性物质/95
本章要点梳理/96
习题/98
知识拓展:手性药物/99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100
第二节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101
第三节 不饱和卤代烃/108
第四节 重要的卤代烃/109
本章要点梳理/110
习题/111
知识拓展:有机氟化合物/113
第七章 醇、酚、醚
Ⅰ醇/114
第一节 醇的分类和命名/114
第二节 醇的结构与性质/116
Ⅱ酚/120
第三节 酚的分类和命名/120
第四节 酚的结构与性质/122
Ⅲ醚/126
第五节 醚的分类和命名/126
第六节 醚的结构与性质/127
第七节 硫醇、硫酚、硫醚简介/129
第八节 重要的醇、酚、醚/130
本章要点梳理/133
习题/134
知识拓展:冠醚简介/136
第八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38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与性质/139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148
第四节 重要的醛、酮化合物/151
本章要点梳理/152
习题/154
知识拓展:室内隐形杀手——甲醛/156
第九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及取代酸
Ⅰ羧酸/158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58
第二节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159
第三节 重要的羧酸/167
Ⅱ羧酸衍生物/169
第四节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69
第五节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170
第六节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74
Ⅲ取代酸/178
第七节 羟基酸和羰基酸/178
第八节 取代酸的代表化合物/181
本章要点梳理/183
习题/184
知识拓展:生物柴油/186
第十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Ⅰ胺类化合物/188
第一节 胺的分类和命名/188
第二节 胺的结构及性质/189
Ⅱ重氮及偶氮化合物/195
第三节 重氮盐的性质/195
第四节 染料简介/197
第五节 重要的胺类化合物/199
本章要点梳理/199
习题/200
知识拓展:绿色化学/201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03
第二节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205
第三节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206
第四节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10
第五节 生物碱概述/215
本章要点梳理/218
习题/219
知识拓展:青霉素类抗生素简介/220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Ⅰ单糖/222
第一节 单糖的结构/223
第二节 单糖的性质/228
第三节 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232
Ⅱ双糖/234
第四节 还原性双糖/234
第五节 非还原性双糖/235
Ⅲ多糖/237
第六节 均多糖/237
第七节 杂多糖/239
本章要点梳理/240
习题/241
知识拓展:活性多糖/242
第十三章 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
Ⅰ氦基酸/244
第一节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与命名/244
第二节 氨基酸的性质/246
Ⅱ蛋白质/249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49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250
第五节 蛋白质的性质/252
Ⅲ核酸/254
第六节 核酸的组成和结构/254
第七节 核酸的性质/256
本章要点梳理/258
习题/259
知识拓展:DNA变性——生命经纬/260
第十四章 油脂和类脂
第一节 油脂/262
第二节 类脂/266
第三节 表面活性物质/268
本章要点梳理/270
习题/270
知识拓展:新一代表面活性剂——Geminis/271
第十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一节 概述/273
第二节 紫外光谱/274
第三节 红外光谱/278
第四节 核磁共振氢谱/284
第五节 质谱/290
本章要点梳理/295
习题/296
知识拓展:碳谱(13C-NMR)/297
参考书目/299
随着对有机化合物研究的深入,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也逐步建立起来。1857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Kektde)提出了“碳四价”学说。1858年英国化学家库帕(Couper)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四价,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为碳链。1864年,德国化学家肖莱马(Schoi·lemmer)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碳的四个价键除了自相连接外,其余的价键与氢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烃,其他碳化物则是由别的元素取代烃中的氢衍生出来的。因此,人们将有机化学定义为研究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1861年,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Butlerov)提出了较系统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他指出分子中各原子以一定化学力按照一定次序结合,称为分子结构;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而该化合物的结构又可以从其性质推导而来。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Van’t}-IoIf)和法国化学家勒贝尔(LeBel)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阐明了旋光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一系列新发明的推动下,特别是将量子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化学后,建立了量子化学,阐明了化学键的微观本质,建立了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立体效应等理论。经过众多化学家的努力,有机化学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理论体系。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不多,只有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少数几种,但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数量却十分庞大。据报道,目前已知的有机物已达2000多万种。其原因是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既可成链,又可成环,还可与氢、氮、氧、硫、卤素、磷等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2.容易燃烧
除少数例外,一般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和氢,因此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机物是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汽油、柴油、蜡、酒精、天然气等易燃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3.熔点和沸点低
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靠分子间力作用,结合较弱,通常为气体、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在4000(:以下。一般地说,纯粹的有机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熔点和沸点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人们常利用熔点和沸点的测定来鉴定有机化合物。
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是共价化合物,极性很小或无极性,而水是一种强极性物质,所以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易溶于极性小或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苯、烃类等),符合“相似相溶”规律。
5.反应速度慢,副反应多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要经历共价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所以反应速度比较慢,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因此,常常采用加热、光照、搅拌或加催化剂等措施来加速有机反应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