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实验教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个案工作技巧方面的训练,下篇则围绕个案工作的历程设计了一些相应环节的实验。每章中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与实验说明是实验前的指引部分;实验内容部分材料丰富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供教师根据教学时数的要求自行选择合宜的内容;实验评估部分可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员们思考,教师视时机进行分享与评估,也可在实验结束后加以探讨;课后练习部分有助于学员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并激发学员的学习自觉性。
刘华丽,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兼任该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同时兼任上海市阳光社团青少年事务中心、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专家督导,有多年直接服务与督导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个案辅导、家庭社会工作、儒家思想与社会工作本土化。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纂图书6部。
丛书序
上篇 面谈技巧篇
第一章 自我反思与准备——自我觉察、价值观、人际觉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二章 倾听与回馈——专注、简述语意、鼓励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三章 捕捉主题——澄清、提问、聚焦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四章 支持与影响——同理心、面质、自我表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五章 总结与提升——摘要、建议、注入希望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下篇 面谈过程篇
第六章 如何开始初次面谈——初次面谈任务、关系增进因素、阻抗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七章 如何建立专业关系——助长性的情境、移情和反移情、工作同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八章 如何评估问题——评估方法、界定问题、与问题有关的控制变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九章 如何制订计划——目标设定、方案的产生、方案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十章 如何促进案主的改变——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综合层面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第十一章 如何进行结案——离别情绪、巩固既得成果、转介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要素
四、实验内容
五、分析与评估
六、课后练习
在专业共同体的努力下,社会工作已进入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期: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政社分开与合作的体制创新拓展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教育在本科基础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层次有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工作并非是不证自明的专业和职业,它需要以自己的专长、能力和优势来赢得社会认同。毫无疑问,社会工作教育界必须主动回应这样的挑战,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培养一批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通晓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专业人才。
华东理工大学自1996年设立社会工作系招收本科生以来,始终以教学、科研、实务和政策四位一体的方式推动着专业的发展。目前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已形成系列,教学和科研的团队也日益壮大并在国内相关实务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基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的考虑,也为了向公众普及、宣传和推广社会工作学的理论、知识、方法,融入了专业教学及科研的深切感悟,我们早在上世纪就率先推出了配合本科专业教学10种一套的“十五”国家重点图书“社会工作与管理丛书”,以及反映世界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前沿著述、引进版权18种一套的“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社会工作名著译丛”。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如今社会工作专业日臻成熟,是时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反思和重整并推出新的丛书了。我们今天推出的本套“十二五”上海市重点图书“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丛书”,立足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希望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介绍当今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跟进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进展,及时反映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全新面貌。
我们更愿意视本套丛书的建设为我们专业团队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因为如此的发展足迹将指示着我们奋斗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