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学刊(2016年第1辑,总第17辑)》主要内容包括:李煦行乐图稽考、柯马丁的西周金文研究、新时期以来汉语的变迁与发展、黄帝与华夏民族的抟铸与形成、天下尧陵何处寻?、官方泰山祭祀神形与礼仪建筑考论等。
历史研究
黄帝与华夏民族的抟铸与形成
天下尧陵何处寻?
官方泰山祭祀神形与礼仪建筑考论
死亡与升仙
——汉代墓葬美术中的生死观
李觏的东南战略论
儒学研究
李退溪“四端七情”诠释与朱子的歧异
试论阳明心学流弊的产生
在“清者”与“任者”之间
——清初大儒李二曲对孟子圣人观的新诠释
明代中后期山东王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旷野清音,现代意识下的《论语还原》
——评杨义先生的《论语》研究
文学研究
赵孟颊砚溪诗碑复出过程考略
——以平阴《孙氏族谱》保存资料为中心
《蚺蛇胆》与丁耀亢人生轨迹之关系研究
文献研究
“郑学”异名源流考
《孔子家语》著录流传考
——以《儒家者言》及历代目录为中心
陈岳《春秋折衷论》辑佚(下)
《金乡高氏族谱》中元代墓碑资料杂考
马愉与翰林院同仁的交往
——以《送侍讲学士马先生诗》为例
李煦行乐图稽考
语言文字研究
柯马丁的西周金文研究
新时期以来汉语的变迁与发展
书评
宗教情怀和历史态度的深入展开
——读赵卫东、王光福新著《王志谨学案》
以优秀齐鲁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践行论——以齐鲁文化为视域》
学术信息
挖掘仙道文化内涵,探讨仙道与文学之关系
——“蓬莱仙道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全国
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现代话语下的《孟子》诠释”学术研讨会综述
刊稿格式
《海岱学刊(2016年第1辑,总第17辑)》:
作为北方王门的重要力量,山东王学虽不似浙中、江右等其他王门后学那样声势显赫,但也并非如黄宗羲评价的那样无足轻重。事实上,山东王学在推动阳明学说发展及在北方的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山东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举例而言,在理论创发方面,山东王学对王阳明“良知”学说进行了独具特色的阐发,丰富了王学理论形态。如穆孔晖通过研读佛老来印证心学,并基于融通儒释的立场,以佛老之学诠释良知。张后觉的弟子孟秋借助佛教禅宗的顿悟说,进一步发挥良知现成的思想,被人称为是“禅学化的王学”。张后觉的另一位重要弟子赵维新则援道入儒,以“真心”“真性”诠释良知,并借鉴佛老空、无思想建立了以无心、无思、无为、无我、无意为基本方式的工夫论。王道在王阳明“致良知”说基础上建立了气化流行的宇宙论和气本论,并以之为良知说提供理论基础,对良知、人性做出了新的诠释。山东阳明学者的这些努力都丰富和发展了王学的理论体系。又如,山东王学对王学在北方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儒学平民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穆孔晖是王学在山东的第一个传播者,在山东王学的传播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张后觉则是王学在山东传播的关键性人物,他以愿学书院和见泰书院为传播基地,“务以亲贤讲学为事”,“凡吏于其土及道经茌平者,莫不造庐问业”(《明史·儒林二》)。他的门生将其所言汇编成《弘山教言》,使其思想影响得以广泛流传。张后觉的弟子孟秋和赵维新,通过对良知学新诠释,加之独特的教育方法,使儒学日用化、生活化和自然化了,有效地推动了儒学的民间化和平民化,从而扩大了王学的社会影响。山东王学的传播,改变了朱子学在山东一统天下的格局,对后来山东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山东儒学发展史的重要事件。
总之,山东王学是阳明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王学理论发展和社会传播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是阳明后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推动三教合流及儒学宗教化、平民化方面,山东王学所进行的宝贵探索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钱明在《阳明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一文中揭示了阳明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集明代哲学、宗教、文学、史学思想于一身的阳明后学,深入的个案研究依然相对薄弱,有不少甚至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具体而言,对阳明后学中第二、三代弟子的研究尚未展开或进行得很不够,像孟秋这样的学者应该进行专题个案研究。阳明后学三教关系研究亟待推进,阳明学者大都是悠游于三教之间而自得的高手,然而除个别人物外,还鲜有能够同时立足于佛道二教与阳明后学这两个互动的领域予以共时性之剖解和历时性之阐释的。文献资料整理有待加强,关于阳明后学的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相关的领域。没有突出地方性研究的特点,阳明后学涉及8个省,各区域性的研究都开展得很不够,有些重要的流派如北方王门、粤闽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黔中王门均阙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