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1 元
丛书名: 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工商管理大类系列
- 作者:孔凡玲
- 出版时间:2014/5/1
- ISBN:9787560346632
- 出 版 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39.0
- 页码:28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以国家颁布的最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集体规定为基础,立足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系统阐述了审计基本理论、基本审计方法与审计实务操作方法。
工商管理大类
通识教育范本
顺应教改趋势
培养复合人才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与职能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五节 政府审计
第六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七节 内部审计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
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过程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六章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七章 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风险模型
第二节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应对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第九章 企业内部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
第二节 企业层面控制
第三节 业务层面控制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
第五节 内部控制审计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十二章 生产与储存循环的内容控制测试
第一节 生产与储存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二节 生产与储存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四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二节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第十五章 完成审计工作
第一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第二节 期后事项的审计
第三节 或有事项的审计
第四节 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
第十六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第二节 审计报告概述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第十七章 特殊审计领域
第一节 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审计
第二节 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
第三节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
第四节 验资
第十八章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
第一节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设定和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第三节 集团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第四节 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第五节 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第六节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重要性
第七节 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八节 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参考文献
(三)专题讨论法
专题讨论法通常用于控制活动评价,是指通过召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业务流程的特定环节或某类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专题讨论法既是一种常见的控制评价方法,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重要途径。对于同时涉及财务、业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内部控制专职机构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议,综合内部各机构、各方面的意见,研究确定缺陷整改方案。
(四)穿行测试法
穿行测试法是指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作为样本,追踪该交易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即该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以此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状况,识别出其中的关键控制环节,评估相关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五)实地查验法
实地查验法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出入库环节进行现场查验,主要用于对资产安全性目标的实现情况所作的评价。实地查验法通常应与抽样法结合运用。企业对财产进行实地查验,需要制定统一的测试工作表,并从特定的样本库中抽取若干测试样本,与业务记录、财务单证等进行核对验证,以此判断与资产安全目标相关的各项控制的有效性。.(六)抽样法
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控制水平进行判断,进而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评价。抽样法是控制测试的常用方法,分为随机抽样和其他抽样。随机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其他抽样是指人工任意选取或按某一特定标准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应用抽样法时应注意样本库须包含符合测试要求的所有样本,测试人员首先应对样本库的完整性进行确认。
(七)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等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企业可以将评价过程中取得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数据或最优数据等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常波动的情形,并重点对异常区间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六、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与分类内部控制缺陷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负向维度,如果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与一般缺陷。
1.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不科学、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比较科学、适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意图执行,导致内部控制运行与设计相脱节,未能有效实施控制、实现控制目标。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按其表现形式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出现的,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的控制缺陷,一般可分为财务(会计)报表缺陷、会计基础工作缺陷和与财务报告密切关联的信息系统控制缺陷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虽不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营运的效率和效果等控制目标的实现存在不利影响的其他控制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