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播音与主持”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主干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播音发声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根据广播媒介的特点,对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课程。作为该课程的教材,本书分为八章,通过介绍广播媒介的特征和分析广播节目的类型和样态,使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的广播节目中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何在符合节目语境和语音标准的条件下展现个性,如何让自己成为节目的主导和核心。本书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并通过二维码关联了大量的广播节目的案例音频,打破了一般教材较为枯燥的表达方式。
广播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曾经无限辉煌,也曾在电视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落寞。无论是1986年“珠江模式”对广播乃至电视传播语态的革新,还是新媒体网络电台的风起云涌,广播不断地变化着,却始终因声音的魅力而被听众喜爱。在未来的媒介1生态中,广播因其随身性和伴随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播音与主持”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主干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播音发声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根据广播媒介的特点,教给学生对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课程。本教材不仅仅强调单纯的语音技巧训练,还融入了作者对广播媒介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对基本广播节目类型和样态的分析与研究。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广播节目进行综合艺术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侧重于训练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体裁稿件用不同的语体表达的技能,即对“播”或者披着“主持”外衣的“播”的技能训练。而随着广播媒介的发展,单纯的声音再创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媒介的需求了,媒介需求的是可以采编播合一,并对广播节目类型样态足够了解和有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主持人。针对这一特点,本教材增加了对广播节目样态的解读,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样态对主持风格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节目样态中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何在符合节目语境和标准语音的条件下展现个性,如何使广播节目的主持人真正成为节目的核心和主导。
另外,新媒体的广播音频节目风起云涌,不仅吸引了大批受众,还为未来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些节目和节目主持人除了具有一般广播节目与主持人的特点外,也因为媒介形态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对此,本书也专门开辟一章来分析论述。
第一章 认识广播
第一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单一的传播符号给受众带来丰富的“想象”
二、广播可以成为非专注接收的媒介
三、类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效果
四、线性不可逆的传播与收听的碎片化
五、传播速度快,可以对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六、信息易于接收,收听设备多样化
第二节 广播发展简史
一、广播的发明
二、人民广播的初创
三、主持人的兴起与广播改革
四、新世纪的中国广播
第三节 广播与播音员、主持人
一、人格化的广播
二、主持人是广播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三、多样化的播音主持风格
四、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扩展阅读:初做主持人
扩展阅读:媒介即信息
第二章 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节 广播新闻类节目的传播者
一、新闻类节目中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二、新闻主播成为广播新闻最重要的传播者
第二节 综合性新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一、消息的播报
二、理解消息
三、综合性新闻节目的策划与主持
四、广播新闻类节目发展的动向
第三节 民生新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
二、民生新闻节目主持方式、姿态的转变
扩展阅读:如何实现主持人的交流感
扩展阅读:新闻现场的主持人
第三章 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节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主持人的点评艺术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艺术
第二节 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策划与主持
一、单人主持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二、双人主持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三、群言式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扩展阅读:广播中的逻辑学
第四章 广播社教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第一节 广播知识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传统的知识类广播节目
二、娱乐化的新型知识类节目
第二节 广播交通服务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我国交通广播发展概述
二、伴随式的大型直播交通节目
三、有针对性的交通服务节目
第三节 广播对象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儿童广播节目
二、女性广播节目
扩展阅读:广播体育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第五章 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第一节 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传播意义
一、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更接近类人际传播
二、人际传播中的基本概念在节目中依然适用
第二节 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模式
一、立足于“服务”的传统情感类谈话节目
二、突出节目的心理学特色,让服务更专业
三、突出“真人秀”的收听元素,用点评来吸引受众
第六章 广播综艺娱乐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节 广播音乐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古典音乐节目
二、流行音乐节目
三、我国的流行音乐节目
第二节 广播文艺专题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围绕一个主题的文艺专题节目
二、注重情感表达的创意编排
第三节 广播娱乐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娱乐脱口秀——“语言是一种相声的艺术”
二、角色扮演的戏剧化广播娱乐节目
三、广播娱乐类节目的拓展空间——剧场化的广播节目
扩展阅读:如何展现你的激情
第七章 特殊广播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节 大型现场直播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明确节目主题,深化意义
二、突出现场感
三、直播内容应突出广播特色
四、打破媒体局限,实现“广播+”
五、精心策划脚本并进行实际演练
六、制作预案,防止突发事件
第二节 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广播的播音与主持
一、第一时间发布灾情信息
二、传递抗灾知识
三、通过广播报平安,寻找失散的亲人
四、对灾区民众进行心理疏导,
五、运用媒体影响,组织义演和捐赠活动,创造价值
第八章 新媒体音频节目的主持艺术
第一节 新媒体音频节目的主要终端
一、以广播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和移动客户端
二、以音频为主要内容的非广播网站和移动客户端
第二节 新媒体音频节目的内容制作与主持
一、传统广播节目的在线播放
二、基于互联网的音频节目的策划与主持
扩展阅读:美国最火爆的真人秀音频广播-Serial
扩展阅读:模糊的版权边界
参考书目
《广播播音与主持》:
四、线性不可逆的传播与收听的碎片化
线性不可逆曾是传统广播时代非常重要的传播特点。广播是线性传播的声音媒介,受众只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收听,并且在某一时段只能收听到这一时段播出的节目,受众无法进行主动选择,无法重复收听,注意力不够集中时,信息稍纵即逝,容不得受众进行复杂的解码思考。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了广播节目的编排和表达方式的呈现。在传统广播时代,广播者需要按照时段安排节目,寻找并吸引某一时段的特定受众群体。在电视“崛起”后,广播还要避开电视高峰安排节目,把握广播所特有的“黄金时间”。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广播“短、浅、软”的语言表达风格——广播内容要短句子、短段落,表达尽量浅白直接,语言更人性化,注重贴近性。
时至今日,传统广播节目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线性不可逆的。广播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一种即时的媒介,有大量的直播、大量即时的信息,这种即时感是受众伴随感的主要来源,也是广播吸引受众的重要魅力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稍纵即逝、不可留存的广播在互联网可以长时间保留,并且受众可以选择收听,重复收听,甚至跨地域收听。这不仅打破了广播地域化的特点(电视“崛起”后,广播逐步由全国性的媒体退化成为地域性的媒体),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黄金时段的概念。那些时效性不太强的节目,那些受众相对狭窄的节目,不会因为黄金时段昂贵的播出费用而不复存在。
尽管可重复收听,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广播是作用于听觉的媒介,它就必须在单一时段内进行线性不可逆的传播,受众接受信息、解码信息的方式也不会发生大的变革。长期形成的符合声音编码与解码的表达方式永远应该被广播从业者遵循。
基于车载收音机的移动收听形式与手机应用收听形式使得广播节目脱离频率独立存在,这导致了广播节目收听的碎片化。可重复且体量相对短小的节目可能会成为收听的新的增长点。五、传播速度快,可以对事件做出快i塞反应
这是广播早期最重要的特点。20世纪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通过广播发布而为受众所接受的。1941年12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转播橄榄球比赛实况时,突然中断节目,报道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虽然报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但广播才是战况的主要报道者。英国人总是通过广播最先听到战况,头一天的广播新闻总是出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再次被阅读。1944年6月6日,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当时广播的收听率达到了高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进行了实况转播,全国各地方电台同时联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现在正在由毛主席亲手把它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