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医疗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大众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医学希望在伤病出现前就采取手段,减少伤病出现的概率,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伤病,则应尽早治疗、积极康复。《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运动损伤预防、评估、急救和治疗的一般性方法,对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为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亦适用于从事运动防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
第一章 运动防护概述
第一节 运动防护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运动伤害的成因与防护模式
第三节 运动防护的实施过程
第二章 运动损伤概述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
第二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与处理
第三节 轻微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第三章 运动损伤预防知识与技术
第一节 热身与整理活动
第二节 贴扎与护具的应用
第三节 其他运动伤病的预防要点
第四章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第一节 急救基本知识
第二节 创伤的基本急救技术
第三节 重大运动伤病的现场急救
第五章 运动损伤的康复知识与技术
第一节 运动损伤康复概述
第二节 运动损伤康复的方法
第三节 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
第六章 颜面,头颈部和脊柱损伤的防护
第一节 损伤预防性锻炼技术
第二节 损伤的筛查技术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肩、胸及上肢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一节 损伤预防性锻炼技术
第二节 损伤的筛查技术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八章 躯干及大腿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一节 损伤预防性锻炼技术
第二节 损伤的筛查技术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九章 下肢常见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一节 损伤预防性锻炼技术
第二节 损伤的筛查技术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十章 常见运动性病症
第一节 运动应激综合征
第二节 与环境相关的急症
第三节 其他相关病症
《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
(二)特殊防护
特殊防护包括身体素质强化、安全教育、运动器械选择、特殊保护措施和运动环境选择等部分,覆盖了主要的运动伤害风险因素。身体素质强化主要是依据体能评估的结果进行肌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素质的强化,借以降低损伤风险。例如,加强胭绳肌柔韧性可避免拉伤,加强跌倒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碰撞倒地带来的运动伤害。运动器械选择是确认设备合适、没有缺陷的重要手段。例如,确认篮球架是否稳固以免倒下砸伤,检查棒球场防撞墙是否缺失以免撞伤。特殊保护措施是使用贴扎、护具等手段。例如,跆拳道使用护裆避免踢伤下体,骑车戴头盔以避免头部伤害,打篮球使用护踝以避免重复扭伤等。运动环境选择是要确认环境状况,避免环境的危害。例如,天气炎热、湿度高时,要避免室外运动或加强补水,防止热疾病发生。
二、运动中的防护
运动中的防护主要聚焦在运动防护过程模式的健康促进阶段,其中包括三个部分:运动处方与训练计划、拉伸与热身活动、运动训练或竞赛监督。运动中的防护往往以运动前的防护为基础。
运动处方与训练计划是运动中损伤防护的第一关,通过科学训练、系统规划、有序执行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虽然训练学课程中反复强调必须合乎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以及个别对待原则等.但这些原则往往在实际训练中被“经验”取代,既没有分析,也忽视科学,因此导致许多不可控的风险,从而加大了损伤的概率。第二关是拉伸与热身活动。做好拉伸与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肌肉拉伤,增强运动中的表现。第三关是训练或竞赛监督,密切关注训练或竞赛中运动参与者的状态,制止不当行为,察觉异常状况,从而避免伤害的发生。
三、运动后的防护
运动后的防护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超负荷工作后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姿势和运动能力的改变。超过习惯负荷的肌肉工作会诱发肌肉延迟性收缩蛋白的降解,导致肌肉收缩结构改变,造成肌肉上的“条索”或“结”。这些“条索”未必会完全随时间而自然恢复,有可能形成隐患。
虽然肌肉的结构和功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但也要重视超负荷后出现的肌肉收缩结构改变的情况。运动防护师要根据个体的承受能力调整后续安排,特别在肌肉还未形成稳定的病理性改变的过程中,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这可有效避免肌肉损伤。即使是强度很小的肌肉工作,长期的重复也会使肌肉变得僵硬,如长期伏案书写或使用电脑者会出现颈椎肌肉僵硬和疼痛,长期开车者或只能仰卧在床者都会感到腰疼等。
卢鼎厚研究发现,可以通过“阿是穴”斜刺松解这些条索,但实际上,这种侵入性治疗只适合医师操作。在临床实践中,罗有明的指针法和静态拉伸也有良好的恢复效果。静态拉伸没有技术与设备的限制,简便易学,更适合运动后使用。针对有旧伤的部位,运动后可以用冰敷或按摩来减少肿胀、发炎,平时则可以用热敷来促进循环、加强代谢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