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也是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指导编写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核心课程教材之一。 《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第3版)/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也是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指导编写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核心课程教材之一。 《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第3版)/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遵循高职院校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主旨,通过礼仪、沟通、口才、审美四篇十二章,构建了讲礼仪、会沟通、善演讲、懂审美四大模块的全新内容框架。全书体例新颖、内容精要、注重实用,突出训练与展示的教学思想,从“案例评析”入手,进入“知识讲坛”,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设计“思考与训练”,对内容进行分解和综合训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体验性和参与度;“礼仪小站”“沟通小站”“口才小站”“审美小站”,既作为对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和补充,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四大模块学习后的“展示与评价”,既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更是学生学习阶段考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考核体系。第三版新增一系列数字资源,并且对原有案例进行了替换。 《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第3版)/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可作高等职业学校、本科院校及成人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亦可作社会培训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指南用书。
《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有所改变。为响应教育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号召,也为了适应当前不断提升的教学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我们组建团队,在原教材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将其打造成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作为本轮课程研发的重点,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特点在于: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保留纸质教材便于系统学习、深度阅读的优势,扩展添加在线自测、拓展阅读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此次推出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学习素材,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为师生间交流、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提供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始终怀着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初衷,期待看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作为“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
在纸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原教材中的案例进行了更新,新选用的案例更加典型实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特点;另外,我们对应章节知识点新增了38套案例和38套在线自测题,以二维码方式呈现在教材中,供学生思考和训练。同时,延续了前两版教材案例导入和理论阐述相结合以及注重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特点。
本书由周艳波、黄雪飞、朱松节任主编,杨红、张德俊、汪思曼、胡成科任副主编。礼仪篇由王文君、杨红、刘睿、夏必琴修改;沟通篇由张德俊、董彩荣、唐小晶、张铮修改;口才篇由胡成科、王维娜、张志、倪昕、钱放修改;审美篇由汪思曼、王云、章小槟、丁蓉、叶楠修改。全书由周艳波、黄雪飞、朱松节统稿,特邀余敏、张涛、程玉梅三位专家审稿。
感谢在教材修订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研发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的领导及有关院校。开发优质的教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不尽人意之处,敬请业内专家、授课教师及读者批评指正。
礼仪篇
第一章 个人礼仪
第一节 仪容美
第二节 仪表美
第三节 仪态美
第二章 交往礼仪
第一节 交往礼节
第二节 交往惯例
第三节 交往媒介
第三章 职场礼仪
第一节 求职面试礼仪
第二节 办公室礼仪
第三节 宴请礼仪
本篇展示与评价
沟通篇
第四章 沟通的策略
第一节 把握沟通原则
第二节 跨越沟通障碍
第三节 巧借沟通载体
第五章 听与说的技巧
第一节 学会倾听
第二节 真诚赞美
第三节 善意批评
第六章 工作中的沟通
第一节 办公室的智慧
第二节 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三节 促进团队和谐
本篇展示与评价
口才篇
第七章 口才技能训练
第一节 思维与表达
第二节 表达方式
第三节 表达技巧
第八章 口才艺术展示
第一节 朗诵训练
第二节 演讲训练
第三节 辩论训练
第四节 主持训练
第九章 职场口才实战
第一节 公关口才
第二节 推销口才
第三节 谈判口才
本篇展示与评价
审美篇
第十章 学会审美
第一节 美,无处不在
第二节 审美体验
第三节 提升审美能力
第十一章 发现美
第一节 发现自然美
第二节 感悟社会美
第三节 欣赏艺术美
第四节 领略科技美
第十二章 审美与人生
第一节 审美与生活
第二节 审美与人格
第三节 审美与形象塑造
本篇展示与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