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与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版)(上下二册)配套的作品选,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使用,分上、中、下三册。下册选注了元明清和近代时期的文学作品,并注意反映不同流派、风格,每一时期内按作品体裁编排。书中对每一作家都有简要介绍,每篇作品后有“提示”,扼要分析其思想与艺术特色,便于自学。这次修订,适当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修订了个别选篇内容,文字上也做了一些修改。本书亦可独立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普及性选本,供一般读者使用。
元代部分
戏曲
关汉卿杂剧(一种)
窦娥冤(第三折]
马致远杂剧(一种)
汉宫秋[第三折]
王实甫杂剧(一种)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
琵琶记[第二十出]
散曲
关汉卿散曲(一首)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白朴散曲(一首)
中吕·喜春来(知几)
王和卿散曲(一首)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杜仁杰散曲(一首)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阑)
马致远散曲(三首)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
双调·夜行船(秋思)
张养浩散曲(二首)
中吕·朝天子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贯云石散曲(二首)
双调·清江引(咏梅·二首)
睢景臣散曲(一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刘时中散曲(一首)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
乔吉散曲(二首)
双调·水仙子(寻梅)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张可久散曲(二首)
中吕·普天乐(西湖即事)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无名氏散曲(一首)
正宫·醉太平
诗词
耶律楚材诗(二首)
阴山
过夏国新安县
刘因诗(二首)
白沟
秋莲
赵孟颊诗(一首)
岳鄂王墓
虞集诗(一首)
挽文山丞相
揭馔斯诗(一首)
渔父
马祖常诗(三首)
石田山居[其一]
灵州
河湟书事[之二]
杨维桢诗(一首)
题苏武牧羊图
萨都剌诗(三首)、词(一首)
上京即事[其八][其九]
……
明代部分
清代部分
现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版 下)》:
罗贯中小说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一说钱塘、一说庐陵)人。他对民间通俗文艺有浓厚兴趣,对于乐府(歌谣)和隐语(谜语)很有研究。撰写《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历史长篇小说和《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其生平事迹,史料记载甚少,且多参差。明代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所记,较为可信。《水浒传》一书,有人说是施耐庵作罗贯中编(高濡《百川书志》),也有人说是施作罗续,如果这些说法可靠,则罗贯中对《水浒传》的创作也有贡献。《三国志通俗演义》后经清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润饰,成为现在流行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
三顾草庐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人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徐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曹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必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带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者,高眠卧不足!
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一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