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特别注重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脉络,并有简明的文体知识,其间适当介绍文学思想、思潮的递嬗以及学术前沿问题,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为师生留下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书突出民族文化的传承,突出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与演变规律。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言
第一章 承唐而变的宋初文学
第一节 王禹偁与白体诗人
第二节 晚唐体诗人
第三节 杨亿及西昆体
第四节 宋初的词风与文风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
第三节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曾巩、苏洵和苏辙
第三章 文苑全才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
第二节 苏文如海
第三节 门户阔大东坡诗
第四节 旷达潇洒坡仙词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与词
第二节 江西诗派
第五章 柳永及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一节 柳永的慢词
第二节 晏几道、秦观和贺铸
第三节 周邦彦
第六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李清照
第二节 叶梦得和朱敦儒
第三节 张元干、李纲和岳飞
第七章 陆游及“中兴四大诗人”
第一节 陆游生平
第二节 陆游的文学创作与成就
第三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第八章 英雄词人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辛词的成就
第三节 辛派词人
第九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第一节 姜夔
第二节 吴文英
第三节 姜派词人
第四节 刘克庄等辛派后劲
第十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一节 南宋理学家的散文
第二节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第三节 南宋的“四六”
第十一章 南宋后期的诗歌
第一节 “永嘉四灵”
第二节 “江湖诗派”
第三节 文天祥
第四节 汪元量和谢翱等遗民作家
……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七章后期是从成宗大德以后至元朝灭亡,这期间随着全国的统一,南方社会经济经过一个时期的恢复得到快速发展,临安(今杭州)等南方都市的繁华富庶吸引了很多北方作家艺术家纷纷南下,杂剧活动的中心也逐渐由大都南移到了杭州。但产生于北方土壤的杂剧艺术,转移到南方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受到南方土生土长的南曲戏文强有力的挑战。加上元后期恢复科举考试后,一些有才华的文人又渐渐被吸引到考场上,因此后期半个多世纪,杂剧创作名家急剧减少,有影响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总体上呈现日趋衰微的趋势。虽然少数作家如郑光祖、官天挺、秦简夫等人的作品还有一定的特色,但整体成就已无法与前期相提并论。
再次来看元杂剧的内容与题材。在元代各类文学样式中,反映社会生活最为广泛、时代色彩最为鲜明的当属杂剧作品。元人胡祗通曾这样评述当时杂剧创作内容的广泛与题材的多样:“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送宋氏序》)从现存元杂剧作品来看,一是一批正面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大都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及其帮凶爪牙对下层百姓的迫害和剥削,反映了受压迫者反抗黑暗统治的愿望与呼声,歌颂了普通民众对统治者的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二是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创作,比较突出的是一批三国剧和水浒剧以及表现杨家将、岳家军抵抗侵略的作品。在这类剧作中,作家们往往通过敷演历史故事来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歌颂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凛然正气、受压迫者对于暴政的反抗以及爱国将领们反抗民族压迫的壮举,借以总结历史教训、抒发胸中的不平和激愤。三是数量众多的歌颂男女爱情之作,影响最大的当属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此四剧有“元代四大爱情戏”之称)。四是为数不少的隐逸题材作品和神仙道化剧。其中以马致远作品最有代表性。当然,元杂剧中也有一些宣扬封建道德观念、渲染鬼神迷信的作品,代表了一种消极落后的创作倾向,尤其是在元杂剧的晚期。
又次来看元杂剧的表演与演员。元杂剧在13世纪中后期的突然崛起并迅速形成创作演出高潮,与它的通俗性、群众性是分不开的。元杂剧作品不是案头之作,而是适于舞台表演的本子。剧作家们写出优秀的剧本,真正推向社会大众还有赖于众多艺人舞台上的再创造。杂剧艺人对于元杂剧黄金时代的形成同样有着巨大的贡献。元末夏庭芝撰著的《青楼集》记述了元代140多位戏曲艺人的活动事迹,其中专条记录了当时的著名杂剧女演员74人,包括珠帘秀、赛帘秀、赵真真、朱锦秀、顺时秀等。另有附见于各条的女艺人4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