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国学大观:辜鸿铭(国学要义)》选取了辜鸿铭先生有关国学方面的论著,对现存的底本取其精华,精心挑选、编校。
《名家国学大观:辜鸿铭(国学要义)》中,先生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容,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在当时少有的开阔视野,通过他独立而冷静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他眼中独特的国学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在国际学术中发出了国学*强音。
《名家国学大观:辜鸿铭(国学要义)》:
由于一些人认为中国学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开拓期,立刻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因此我们被引导着去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在新阶段,从事中国研究的人将不单单满足于字典编撰那样的简单工作,他们想要写出专著,翻译中华民族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他们不单十分理智并且论据充分地对它们进行评判,还决定挑战那些中国文学殿堂中最受人推崇的著作。下面,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考察下那些经历了上述变化的欧洲人,他们究竟具备何等程度的中国知识;其次,之前的中国学家都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再次,考察现在中国学的具体的实际情况;最后,指出怎样的中国学才是我们研究发展的方向。俗话说,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很容易将自己想象得比巨人还要伟大。然而,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既然侏儒拥有了位置上的优势,也一定能够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所以,我们将站在先人的肩上,对中国学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进行一番审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和先人相左的意见,希望我们不会被认为是在炫耀,我们只是自己利用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优势而己。
首先,我们认为欧洲人具备的中国知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也就表明学习一门语言知识所具有的困难已经被克服。翟理斯博士说过:“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说一门语言,尤其是汉语中的方言是十分困难的。这种现象很早就在其他的历史小说中就有所表述了。”的确,即便是对书面语言来说也是这样。现在一个英国领事馆的学生,一旦在北京生活两年、在领事馆工作一两年,就可以大致看懂一封普通电报了。故此我们十分乐意地看到,现在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的中国知识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可是对那些超过这个界限的夸张之语,我们则感到十分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