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国学经典《诗经》的重新解读,并主要以诗经中爱情相关的篇章为主。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2010年度“世界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1、《诗经》中表达的感情丰富而真挚,其中尤以爱情诗为摄人心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皆是率性与本真,不着脂粉的清丽素颜,能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于俗世中觅得似已迷失的真性情。
2、在《诗经》产生的时代,《诗经》里的每一句诗,都与现在周杰伦的《双截棍》、《青花瓷》一样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是先民们心中的动感地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具有多维度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诗篇,集中反映了初民的率真本性。
3、2010年度“世界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
4、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5、在爱情中受伤的现代人,都可以在《诗经》中寻找到疗伤的解药。《诗经》虽不能抚平爱情的伤口,却能平静我们的心灵。
序/思无邪
最纯粹朴实的爱情,散落在《诗经》中,待有心之人一探究竟。
孔老夫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甚至直呼:“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意味着创作了《诗经》的那些人,是中国最早的诗人,他们以诗歌言情,所思所想不加掩饰,质朴纯粹,直抵人心。
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千余年间,先人们以诗歌的形式吐露心声,或悲或喜,或昂扬或低沉,一字一句皆是真情实感,不夹杂半点虚假之意。于后人而言,《诗经》能够流传至今,是一大幸事,透过简短的诗歌洞悉爱情最初的模样,有几分相似,又有几分不同,终归来讲,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始终未变,有些情愫埋藏在血液中,任由时光飞逝,都难以抹去。
在那个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年代,人们不懂纸醉金迷,有了心事就吟诵成诗歌,毫不隐藏自己的赤诚之心。透过《诗经》,我们才知晓,原来感情真的可以如此纯粹,完全是本能的渴求,不由得羡慕几千年前的人们,天性不曾受到抑制,畅快淋漓地爱我所爱。
读罢一首首《诗经》,也就读了一个又一个的爱情故事,有浓到化不开的相思,也有揉碎心肠的哀怨,诗歌中的痴男怨女以鲜活的生命力出现在眼前,或耳鬓厮磨、如胶似漆,或久经别离、肝肠寸断,即便隔着数千年的光阴,仍能感知他们的情绪受爱情拉扯,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一时间竟难以辨明古今。说到底,爱人之心是一成不变的。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劳作在郊外田野、乡间山林,或是征战沙场戍边,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他们的爱情故事。或明恋,或暗恋,或情投意合,或一厢情愿,当走过爱情的热情和浓烈,步入婚姻的殿堂,有幸福美满的相知相守,有迫不得已的分隔两地,也有移情别恋难续前缘,喜悦和悲伤在《诗经》中交织成一幕幕情景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想他念他,“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情意深重,不分彼此,“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欲作新娘喜欲狂,浓施淡抹巧梳妆。红衣一袭怜娇软,梨靥双涡惜嫩香。半喜半嗔呼不出,如痴如醉拥难将。天公酬得佳人意,嫁个多才好婿郎”。
《诗经》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统统源于生活,爱情就如同祭祀、狩猎、远行、游玩一样,镶嵌在寻常的每一天之中,原野、山川、河流都可能是爱情的发源地,采摘、砍伐、游乐都有可能邂逅爱情。
每一首诗作都承载着一位痴男怨女,或是甜蜜相拥,或是绝情别离,从相遇相知到相恋相守,最后的结局又有所不同,落得相弃相离的苦恼,或是拥有相伴相生的美满幸福。纯粹无杂质,所以才能穿越千年的迷雾后,仍让后人如痴如醉。《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读罢《关雎》后而渐生情愫,感叹道:“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
如果你爱过一个人,那一定要读一读《诗经》,囊括了爱情的起承转合,其中滋味你必然会懂;如果你尚未对一个人动心,那也一定要读一读《诗经》,为何说爱情“直教人生死相许”,《诗经》之中自有答案。
吴玲,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对古典诗词尤为热爱,长久研究榆次。曾为杂志刊物撰写多篇文章。已出版《幽兰虽香不经风—董小宛传》《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等畅销书。
1、佳人独立相思苦——《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瞧,那河中的小洲上,雎鸠相伴相依,关关和鸣。贤淑貌美的女子,人人渴求拥她入怀,温暖她,宠爱她,与之携手一生。曾有过一面之缘,望着她采集参差不齐的荇菜,勤劳的样子令人着迷。见到她之后,才打消了对一见钟情的猜疑,真的有一个人,能够在不经意间占领了他的心房。
满天繁星的傍晚,四下无声,为她辗转反侧不成眠,翻来覆去终是睡了,梦乡依旧是有关于她。想她、念她,忘不掉她,好比中了相思的毒,无药可解。愿为她弹琴奏乐,为她鸣钟击鼓,只盼她能接纳这一片绝对痴心。
不可控的事情很多,比如时间、命运此类,但唯有爱情能够教人“生死相许”,无怨无尤。爱情这件事,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千年前与千年后,依旧是不变的模样。一首《关雎》,将我们带回历史的最初,望一望那时的爱情,那时的相思。
念着《关雎》,诗里的人仿佛就是我们自己,满腹心事皆由那个人而起,心心念念着要在一起。那个河中的少女,身材曼妙,面似桃花红,她一心采集荇菜,却不知已经有人陷在了她的一颦一笑中,难以自拔。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诗篇短小精炼,但纵观中国文学史,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诗经》历经沧桑,而以《关雎》作为开篇,为后世的人们打开了第一道大门。
孔老夫子对《诗经》饱含深情,在《论语》中,反复提及《诗经》,但其中唯有一篇《关雎》让他久久难忘,他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老夫子崇尚“中庸”之德,而《关雎》正是一篇典范之作。一首《关雎》,将爱情最本真的面貌描绘得淋漓尽致,简单干脆,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在他编纂《诗经》的时候,怕是也没能抵挡住《关雎》的热切真挚,反复思量之下,严肃地将《关雎》放在开篇,以彰显爱情的纯粹。
爱让人丧失理智,爱上一个人,基本就丢了大半个自己,余下的心思全在意中人身上。爱情叫人措手不及,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就已经回不了神。他甘愿变作那荇菜,被她捧在手中,得那片刻温存。他岂能想到,有朝一日,竟会羡慕那荇菜。
姑娘发现了他,这个人有些奇怪,呆呆立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又有些好笑。从他身边走过,原本不想理会这个陌生人,却又忍不住桀然巧笑,随后快步离他而去。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他却感觉如此漫长,仿佛已经与她度过了漫漫一生。当她匆匆走过,一切定格在她的背影上,渐行渐远,徒留他一个人在这天地间,怅然若失。这段爱情还没开始,却好像已经结束了,甜与苦,原来都是爱情的味道。
读罢《关雎》,我们之中的多数人,怕是又要忆起最初爱着的那个人吧。第一次以爱之名,失了眠,流了泪,体味到爱而不得的滋味。可初恋的悸动美好,叫人如何放得下。那个人就霸占着你的心房,当白天的热闹散去,三五成群的朋友各自归家,只剩你躺在床上,别人的一天即将以睡梦结束,而你却要在想念中开始漫长的黑夜。
时间走了这么久,好多事怕是已经都忘掉了,有些事也只是隐约记得,但无论到了哪个年纪,而立、不惑甚至知天命之年,都对初恋难以忘怀,或许心境大有不同,但彼时的青涩浓烈,大抵是印在心里,抹也抹不掉的。
暗恋,是一颗心全然藏着,努力压抑着肆意生长的秘密,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实则内心已经翻江倒海。爱到最后,全世界只有自己知道始末,但又怎样呢,谁能说你没有爱过。
明恋,是一颗心绽放着,恨不能时时刻刻掏心掏肺,我知道我最爱你,但这还不够,我也要让你知道,让你感受到。当反复酝酿后,终于鼓起勇气,抛开羞涩,说了一句我爱你,一番表白之后,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等待着你的答复。
就像《关雎》中的小伙子,想要爱她的心是按捺不住地,又或许是过于直白炙热,让费尽心思的一番告白,以冷场接受。所爱之人不爱己,真叫人苦恼,他细细反思着,或许是因为自己太冲动了,让姑娘误以为他轻佻,所以认为他不值得托付爱情。如此想来,心里仿佛升起一团火,炙烤着他,怪罪自己莽撞,吓跑了心爱的姑娘。身在爱情,人人无一例外,都如此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哪一点不周到,伤害了对方。
在爱情面前,终究是要释怀,爱了就是爱了,无伤大雅,把爱大声说出来并没有错。遇到了心仪的人,就是无法自控,就是想要坦诚相对,若是都保持着暗恋,你不说我也不说,,那又怎会有两情相悦的爱情。虽然告白就会有失败的风险,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感,就注定不会收获爱情。想到这里,也就无须自责,或许告白时的一言一行都有些笨拙,但胸膛中那颗火热的心,是不容许造假的,这一点无须怀疑。
初恋很美,无关成功与否,就是第一次爱上一个人,第一次体会到相思,第一次全心全意望着一个人,都是那么令人陶醉,爱教会人很多东西,第一样便是入骨的相思。
初恋呐,大概就是为了让人来回味的吧,所以十人之中有九人的初恋以失败告终,才会有人说“初恋不会有好结果”。或许是太年轻,不懂得内敛,不善于表达,只顾着将爱说出口,却忽视了对方要的是日久生情。可是,谁也不该去嘲笑那个为情所困的小伙子,爱人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他爱得更狂热,更张扬。
人海茫茫,众生芸芸,他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就这样与她相遇,这对于他来说,是偶然之中隐藏着的必然的缘分。在不知不觉中,他跌进了爱河,他明明还是自己,却又与之前大不一样了,期待着相知相守,沉寂在有她的美梦中。
人人害怕伤心,怕的是全心付出等来的是万劫不复,可在那个人面前,哪里有足够的理智去算计这些,爱情是人类的本能,由一个特定的人去唤醒,因一个人去经历极致的快乐和悲伤。爱了,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山崩地裂又如何,也抵挡不住爱人的心。不爱,就是真的不爱,说来也奇怪,爱上一个人好像就是命中注定的事。
其实仔细想来,虽然面对小伙子的表白,姑娘没有欣然接受,而是疾步离开,并不代表她就是完全拒绝了这份爱,毕竟淑女要保持矜持,岂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示爱。他不能就此放弃,珍贵美好的爱情,岂是唾手可得的。转念一想,这是不是她对他的考验呢?爱情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负责任,因一时起兴随便许诺。
汉儒的代表作《毛诗序》有言:“《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在中国古代,所盛行的伦理思想是,人伦以夫妇为始,夫妇之德关乎天下道德,在《毛诗序》的作者看来,《关雎》之所以能够被列为“《风》之始”,正是在于它完美地阐释了夫妇之德,以此感化天下众生,而且不分社会阶层。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关雎》所展现的男欢女爱,可谓我国传统的恋爱观念,男子渴求的是与淑女皆为夫妇,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婚姻。相传,仲春之月正是古时男女约会的好日子,《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描绘的场景或许与之并不相同,但爱慕之情并渴望结为夫妻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
人生玄而又玄,爱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缘分如此奇妙,遇到了某些人,就注定要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就像已经写好结局的故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遇见了,就忘了自我,就会为了那个人奋不顾身,在爱情里,就是毫无道理可言。
满心欢喜的开始,或许换来的是满心伤痕,这不是爱情的错,这只是爱情的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