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例字就选自他的如下名作:
《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行书千字文。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张翰帖》,纸本, 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欧阳询(557~641),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是古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时代另三位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法,在学习他书法的基础上又在险峻处过之,故将欧阳通称为“小欧”,将其称为“大欧”。唐张怀瓘在其书法品评著作《书断》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这一段评价语以诗化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欧阳询书法的特色,对他的各体书法都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众所周知,欧阳询的楷书成就最高,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
他的行书虽然不如楷书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但是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行书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我们就专门研究一下他的行书艺术。
张怀瓘曾说行书是“正书之小伪”,又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以此标准观之,那么欧阳询的行书属于真行,即行楷。他行书与楷书之间的关系太过紧密,楷书对行书的影响也太过巨大,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的楷书写得稍微流畅活泼一点就是行书,他的行书写得只要端庄凝重一些就是楷书——若论一个书法家的楷书和行书渊源如此之深,结合如此紧密,恐怕在古代书法家当中就只有欧阳询了。
宋徽宗在《宣和书谱》中是这样评价欧阳询书法的:
“询喜字,得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以谓真行有献之法。盖字羊欣、薄绍之已后,略无(京力)敌,独智永恃兵精练,欲与旗鼓相功,而询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殆将为之夺气。其作《付善奴傅授诀》,笔意殆尽,是诚有所得者。至鸡林遣使求询书,高祖闻而叹曰:询之书名,远博夷狄,彼观其绩,固谓形貌魁梧耶!当时名重如此,询尝见索靖所书碑,初唾之而去,后复来观,乃悟其妙,于是卧于其下者三日。尤是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之风,或比之草裹蛇惊,云间电发。至其笔书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仔细分析评价者的关键词,如“猛锐长驱、刚劲、草裹蛇惊、云间电发、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森森焉、武库矛戟、变态百出……”我们发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与时间有关的,“草裹蛇惊、云间电发”;二为与空间有关的,“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武库矛戟、变态百出”;三为与整体感受有关,“刚劲、森森焉”。前两点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指的是用笔的干脆利落,而在形态上表现为笔画上带有直线性的轮廓。由此可见对欧阳询的真书和行书是不能截然分开来评价的,可以这么说,对欧阳询楷书的评价同样适用于行书。
本书所选例字就选自他的如下名作:
《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行书千字文。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张翰帖》,纸本, 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欧阳询行书在技法上的最主要特点是:在笔法上先以露锋入笔,随即转为中锋行笔,收笔也多用露锋(一改他楷书逆锋入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特点,笔法如此,再配上他平中寓险、清瘦挺拔的结构,这才有欧体楷书瘦硬险绝、棉中裹铁、含而不露、君子藏器的风格所在),偶用侧锋,将锐利劲健之气贯穿于全字当中,如果说欧阳询在楷书上还将自己的感情刻意压抑隐藏在规范的笔法字形以内的话,他在行书上则抛去了很多的掩饰,而是任凭自己胸中的激情在笔画间汹涌激荡,一笔一划当中映射的都是自己饱满的感情;在结构上采用中宫收紧、四面开张的方式,字形偏瘦长,趋于平稳,不像楷书那样险峻;章法上则是采用字大小均匀,没有忽大忽小、参差错落的格式,在字形峻爽锋利的情况下,格式上的端庄平和又将整体风格中和了一下,使得欧体行书避免了由于露锋用笔而容易造成的霸悍不含蓄之弊,使之成为行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针对欧阳询行书的特点,要想写好欧阳询行书,应该先在他的楷书上好好下一番功夫,这样再去学行书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一个窍门,同时也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情况特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