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资治通鉴》是古典史书中的一部巨著,司马光毕生心血,凝聚成了这样一部浩大却精致的作品。《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政治史,按年编次,条陈始末。它着重记述朝代的兴衰、宫廷内部派系纷争、政治军事斗争、重要大臣的活动与奏疏、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本书编选时选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56年版的胡三省音注本。
周纪
吴起为将
吴起修德
卫鞅变法
威王四宝
孙膑围魏救赵
昭奚恤为相
申不害为相
孙膑破魏救韩
商君之死
苏秦合纵六国
孟子说齐王
张仪巧舌施连横
完璧归赵
廉蔺交欢
乐毅见逐
田单相齐
赵奢收税
触龙说赵太后
赵括空谈误国
毛遂自荐救赵
无忌窃符救赵
不韦立嗣
秦纪
汉纪
魏纪
晋纪
宋纪
齐纪
梁纪
陈纪
隋纪
唐纪
后梁纪
民众认为您是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就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了民众的父兄,囚系民众的子弟,毁坏民众的祖庙,掠夺民众的珍宝,像这样怎么能行呢!天下的诸侯国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土地又增加一倍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引起天下诸侯动用军队来讨伐您。大王应该迅速下令,让老幼百姓返回他们的家园,停止掠夺燕国的珍宝,与燕国民众商议,设立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那么这样做还来得及。”齐宣王不听孟子的意见。
不久,燕国民众反叛齐国,齐宣王说:“我很惭愧不听孟子的话。”陈贾说:“大王不用忧虑。”陈贾于是拜见孟子,问他说:“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说:“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监视商遗民,管叔却在商地叛乱。难道周公知道管叔将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孟子回答:“不知道。”陈贾便说:“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不也是应该的嘛!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错就放任自流。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民众都能看得到;等到他改正了,民众都敬慕他。现在的君子,岂止是听任错误,又顺从错误为它寻找托辞!”张仪巧舌施连横
【周纪三】赧王四年(庚戌,前311年)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日:“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日:“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日:“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日:“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日:“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张仪因说楚王日:“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余里,不至十日而拒扦关,扦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张仪遂之韩,说韩王日:“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以攻楚,以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韩王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