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翔实阐述魏晋隋唐至本世纪初三明区域的商业发展史、各领域的著名明商、商会组织的变迁、明商文化的渊源形成和继承发展、明商精神的内涵与表征等,着重从特殊的地域环境视野,凝练出明商文化兼具鲜明的农耕文明和浓厚的海洋文明的特点,提炼出三明商人所具有的坚毅、踏实、担当、包容的精神品质。
绪论
第一章魏晋隋唐五代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商业发展
第三节主要商人及其活动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商人和商业发展
第一节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商业发展
第三节主要商人和商吏及其活动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商业发展
第三节主要商人及其活动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工商业发展
第三节主要商人及其活动
第五章过渡时期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过渡时期商业发展背景
第二节过渡时期商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过渡时期的主要商人和劳动者典范
第六章1958—1978年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1958—1978年商业发展背景
第二节1958—1978年商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19581978年的主要商人及其活动
第七章改革开放后的商人与商业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商人及其活动
第八章三明商业组织
第一节三明商业组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独具特色的三明商业组织
第三节新时期内外兼容勇于开拓的三明商会
第九章明商文化
第一节三明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
第二节明商文化的渊源与形成
第三节明商文化的内涵
第四节明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还有年墟,如济村墟(每岁一墟,即每年的三月二十九日)、石壁墟(每岁一墟,即每年二月二十九日)、怀土墟(今淮土墟,每岁一墟,即每年三月二十日)。
随着山区开发,墟市贸易日益扩大,走乡串户的小商小贩应运而生,摊铺和店面也日益增多,许多墟地成为商品集散的码头或小集镇。随着县城逐渐成为商业中心,各种商店陆续兴起,大小商贩日益增多,资本多的商人开展批零兼营的购销活动,突破了墟期限制,每日都有持续不断的集市贸易活动。
除“墟”之外,商业活动还有庙会、赶会等“会”的模式,每年一会,会期集市数日。盛会期间,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货物云集,交换所需,持续时间有的多达半月之久。庙会、集市对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时,政府开始设置一些专门机构,以加强商业活动管理,即在县行政管理机构中设立税课司。税课司除了收取税款外,还兼有市场管理、平抑物价等职能。政府还另设河泊所,收取捕鱼户渔税银,把布帘、什器、香药、宝货等纳入商税征收范围。宋建隆元年(960年),开始出现商标管理,其时三明境内已有“白兔”等较为著名的商标。北宋时期,三明境内曾查禁私贩食盐等非法交易行为,官府介入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