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玫的作品真切感人,深邃幽远,独具特色的心灵剖白方式和贯穿写作始终的浓郁抒情性,以及其挚爱生活的人文情怀,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学张力和广阔的心灵视野。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赵玫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漫随流水》《武则天》《上官婉儿》《我们家族的女人》;中篇小说:《62号公路拐弯处》《寻找伊索尔德》《流动青楼》;短篇小说:《巫和某某先生》《和英雄舞蹈》《无调性短歌》;散文:《从这里到永恒》《一本打开的书》等篇章,全面展示了赵玫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序言
王蒙
新华文轩集团在做一套当代作家的自选集,第一批将出版阎连科、梁晓声、刘醒龙、张承志、王蒙的自选作品,目前签约的则还有熊召政、王安忆、赵玫、方方、池莉、赵玫等同行文友,今后还将考虑出版港澳台及海外华语作家的自选作品。好事,盛事!
现在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声势,人们的注意力正在被更实惠、更便捷、更快餐、更市场、更消费也更不需要智商的东西所吸引。老龄化也不利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推广,因为老人们坚信他们二十岁前读过的作品才是最好的,坚信他们在无书可读的时期碰到的书才是最好的,就与相信他们第一次委身的情人才是最美丽的一样。新媒体则常常以趣味与海量抹平受众大脑的皱折,培养人云亦云的自以为聪明的白痴,他们的特点是对一切文学经典吐槽,他们喜欢接受的是低俗擦边段子 。
孟子早就指出来了,“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他强调的是心(现在说应该是“脑”)的思维与辨析能力,而认为仅仅靠视听感官,会丧失人的主体性,丧失精神的获得。因为一切的精神辨析与收获,离不开人的思考。
当然,耳目也会激发驱动思维,但是思维离不开语言的符号,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思维的艺术,是头脑与心灵而不仅仅是感觉的艺术。文艺文艺,不论视听艺术能赢得多多少百倍更多的受众,文学仍然是地基又是高峰,是根本又是渊薮。文学的重要性是永远不会过时与淡化的。
当代文学云云,还有一个问题,“时文”难获定论,时文受“时”的影响太大。学问家做学问的时候也是希罕古、外、远、历史文物加绝门暗器,不喜欢顺手可触、汗牛充栋的时文。
但读者毕竟读得最多最动心动情最受影响的是时文。时文而晒一晒,静一静,冷一冷,筛一筛,莫佳于出版自选集。此次编选,除王蒙一人而外都是文革后“新时期”涌现的作家,基本上是知青作家。知青作家也都有了三十年上下的创作历程与近千万字的创作成果。几十年后反观,上千万字中挑选,已经甩掉了不少暂时的泡沫,已经经受了飞速变化与不无纷纭的潮汐的考验,能选出未被淘汰的东西来,是对出版更是对读者的一个贡献。以第一批作者为例,阎连科的作品扎根家乡土地,直面历史现实,古朴淳厚,力透纸背。梁晓声身体的不幸造就了他的悲天悯人,深邃追问,碧落黄泉,振撼通透,沉潜静谧。刘醒龙对于长篇小说的投入与追求,难与伦比,乡土风俗,哲思掂量,人性解剖,一以贯之,未曾稍懈。张承志更是富有思辨能力的好手,亦叙亦思,有描绘有分解,他的精神空间与文学空间纵横古今天地,耐得咀嚼,值得回味。我的自选也忝列各位老弟之间,偷闲学学少年,云淡风清,傍花随柳,作犹未衰老状,其乐何如?
我从六十余年前提笔开写时就陶醉于普希金的诗: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我曾用诗歌, 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为倒下去的人门,祈求宽恕同情。
……不畏惧侮辱, 也不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 都心平静气地容忍,
看到文友们的自选集的时候,我想起了普希金的诗篇《纪念碑》。每一个虔诚的写者,都是怀着神圣的庄严,拿起自己的笔的。都是寄希望于为时代为人民修建一尊尊值得回望的纪念碑来的。当然,还不敢妄称这批自选集就已经是普希金式的纪念碑,那么,叫路标石就好。几十年光阴荏苒,总算有那么几块石头戳在那里,记录着时光和里程,记忆着希冀和奋斗,还有无限的对于生活、对于文学的爱惜与珍重。它们延长了记忆,扩展了心胸,深沉了关切与祝福,也提供给所有的朋友与非朋友,唤起各自的人生百味。
赵玫,女,满族,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已出版《武则天》《上官婉儿》《漫随流水》等长篇小说,《岁月如歌》《寻找伊索尔德》等中短篇小说集,《从这里到永恒》《欲望旅程》《博物馆书》等散文随笔集,《阮玲玉》等电视剧本,共80余部,逾千万字。
曾获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第五届庄重文文学奖,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天津市首届青年作家创作奖等。
长篇小说
漫随流水
武则天
上官婉儿
我们家族的女人
中篇小说
62号公路拐弯处
寻找伊索尔德
还像昔日一样奔流不息
流动青楼
短篇小说
巫和某某先生
和英雄舞蹈
暧昧的自由
报纸上的那个熟人
谁让梦想变得消沉
午夜战争
电影故事
无调性短歌
散文
从这里到永恒
一本打开的书
网住你的梦
戴着镣铐的舞蹈
左岸 左岸
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
附录
赵玫作品年表
《路标石丛书:赵玫自选集》:
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
那声音铺天盖地,撞击着沈萧的迷茫。被惊醒的睡梦,或者并不是梦。她猛地爬起来,咚咚的心跳,不知道是个怎样的梦。忘记了,在醒过来的那一刻,那个被追逐的故事。疯狂奔跑的那个人是不是她自己?
把她惊醒的那声音依旧在响。那不是梦?耳朵里灌满了疯狂的响声,却又一时分辨不出那声响来自何方。更不会在黑暗中看到,那声音所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就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声音,那么撕心裂肺的,甚至是绝望。玻璃器皿被摔碎在地上,看不见的那如水晶一般的碎片飞溅。愤怒的吼声,义愤填膺的。或许还带着一种狂热,一种激情四射的浪漫。正义之师。那是正义之师的战斗。是需要欢呼需要放歌的,哪怕那破碎中带着血腥。又是什么被打碎了?玻璃的碎渣迸溅起来,又缓缓散落。然后是皮鞭抽打在人的脊背上的声音。哀号。这一次沈萧听清了,那是隔壁家的萧伯。伴随着萧伯的悲鸣,还有猫的叫声。萧伯家的那只猫。然后突然地,猫不再叫了,但哀号却不曾停止,又换成了萧伯……
沈萧将自己紧紧抱住。那是她不熟悉的一种声音。从没有听到过的歇斯底里,仿佛要置人于死地的。沈萧不懂,却毛骨悚然。她本能地拉开地下室的窗帘,却被黑暗中伸过来的那只手阻止了。但是她还是看到了,窗外那个依旧漆黑的夜晚。却从萧伯家的那端,晃出来喧闹的光亮。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种莫名的激动,完全陌生的感觉。好像风满西楼,又好像在孕育着,那惊天动地,定然是红色的。
狂飙一般的声音不停止,就在隔壁。隔着一面砖墙,震撼着沈萧的心灵。她那时候不懂苦难。她生在和平的环境中,尽管她只是住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但走上楼梯就能沐浴阳光。在开满了紫丁香的院落中,那是她全部的欢乐,还有明媚的梦想和希望。是的,那是什么声音,环绕着不去,像在毁灭着什么,萧伯的珍宝,和萧伯的猫?
沈萧不喜欢萧伯。他总是孤傲的样子,脸色冷冷的,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站在墙根下晒地下室没有的太阳。在这座房子的后院,阴山背后,有一扇通往小街的铁门,供住在地下室的人出入。解放前这里住着仆人。他们从没有靠近过房子正面的那扇漂亮而雕镂着铁艺花卉的大门。那里不属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沈萧就是不喜欢萧伯,但却喜欢萧伯的猫。它会经常趴在沈萧的床上,在那里等她放学归来。
一阵重重的脚步声,从一直延伸到萧伯家的地板上响过来。冰凉的水门汀地板,仿佛是在扭打,或者是萧伯傲慢的抗争。又传过来尖厉的女声,划破黑暗的长夜。那么年轻的声音,夹带着正义和血腥。为了正义,必然会伴随血腥,这是沈萧后来才明白的,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慢慢地沈萧熟悉了隔壁的声响,一阵破碎之后的一阵必然的喊叫。沈萧觉得她不再怕,她甚至开始好奇,想知道在萧伯的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是无法想象的,只是些微地有着某种预感的景象。年轻人正在变得无所畏惧,学校的课程也停止了。人们在不顾一切地让天下大乱,那是因为天下正在变得堕落。
沈萧抬起手臂按亮床边的台灯,却又被黑影中伸过来的手立刻关掉。但是在倏忽的光中,沈萧还是看清了那只枯瘦的手。细长的手指,大概也是冰凉的。
是萧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