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这部传记里的三个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事业和贡献也都不同,但在创作过程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名人传/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三位小同领域的艺术家(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理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读者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师导航
认识作者
罗曼·罗兰(1866~1944年),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名人传》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小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于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梗概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这部传记里的三个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事业和贡献也都不同,但在创作过程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艺术特色
一、运用深刻的语言描写
罗曼·罗兰通过语言描写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窘的人生征途上屡遭苦难而不改初衷的艰难历程,以及其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凸显出了他们崇高的人格。
二、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
为了突出他们用心灵与现实抗争的伟大品格,罗曼-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平铺直叙的知识性介绍的手法,而是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看法。
三、多角度侧面表达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主人公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经受的双重磨难,和他们对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作品影响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却相对匮乏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的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展露无遗。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基罗的“越受苦越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主要人物
贝多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他为人桀骜不驯、性格怪僻,一生承受了巨大的不幸和孤独,然而在困难面前,他自强不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成为伟大的音乐之神,也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终日忙于绘画、雕塑、建筑。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内心又产生了莫名的空虚和寂寞。复杂的环境让他有着多变的性格。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博爱精神,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他不断地观察、思索和自我完善。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位对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社会学家。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贝多芬传
原序
第一章
第二章
后记
贝多芬遗嘱
思想录
米开朗基罗传
导言
力
力的崩裂
绝望
爱情
信心
孤独
死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思想与灵魂的磨合
写作生涯的开始
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挣扎
生命的终结
罗曼·罗兰作品精选
约翰·克利斯朵夫
延伸阅读
读后感
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
考题直击
参考答案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贝多芬的音乐,此时到处体现着历史战争的踪影,如《科里奥兰序曲》《第四四重奏》《热情奏鸣曲》《哀格蒙特序曲》,甚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些音乐充分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力量和勇气。后来,即使贝多芬开始厌恶法国的侵略者,但他对于法国强烈的感情,依旧能很清楚地感觉到。此时,贝多芬已经开始焕发他天才的力量了,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1796年,他在笔记簿上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行,但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那时他才初露头角,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震惊了欧洲的音乐界。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贝多芬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退隐。1796—1800年,病魔开始它的酷刑。从1796年起,贝多芬已经开始耳聋。这病也许是受遗传的影响,也许与他母亲的肺病有关。贝多芬1796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1799年变成剧烈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善,随后成为慢性中耳炎,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耳聋的程度逐渐增加,而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在这之后写成的。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心脏也受剧烈的痛楚折磨,听觉不断衰退,在前几年中他瞒着家人,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们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疾不致被人发现;他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在晚年,据说他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多么巨大的苦难!巨人的创造力此时反而爆发出来,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反映在《悲怆奏鸣曲》《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等一批名曲当中。这些曲子不光是有悲伤,也有生命的快乐,那些美妙的岁月,一下子是消灭不了的,当它们不再存在时,其光辉依然照耀着生命。在这些肉体的痛苦之上,贝多芬还经受了爱情的折磨,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一个人受着爱情的欺骗.成为爱情的牺牲品。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
1801年时,贝多芬将那首著名的作品《月光奏鸣曲》献给热恋着的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可是他为这段爱情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自身的残疾和贫困的生活使贝多芬格外自卑,而圭恰迪妮却是稚气而自私的,这使贝多芬十分苦恼。后来这女子嫁了一位富有的伯爵。可是贝多芬坚强的天性是不易屈服的,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道:“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
这爱情,这痛苦,这些屈辱,内心的悲剧,都体现在他的《月光奏鸣曲》《幻想奏鸣曲》以及六支宗教乐曲中。他渴望爱情,更热恋着生命。
幸福在他眼前显现了。1806年5月,他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在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她就爱上了他。他这一年所写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美的花,蕴藏着贝多芬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有人说:“贝多芬那时竭力要把他的天才,和一般人在前辈大师留下的形式中所认识与爱好的东西加以调和。”爱情的温暖,对他的举动和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这时他兴致很好,思想活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穿着也很讲究。爱情的美好影响一直保存到1810年,使他结出了最完满的果实,他创作出了《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等一批传世的经典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