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是近代企业史以及战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既避开以往政府史与企业史研究以政策或制度为重点的研究路径,又突破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维度,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探讨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发展演变,审视特殊背景下围绕上海卷烟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类博弈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该书围绕卷烟税收、原料供应与工人年赏进行专题考察,相应展示围绕着卷烟业而展开的政企博弈、合作与互动。通过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案,透视战后“国营”企业“民营化”的艰难历程及其背后利益纠葛。该书通过对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全面分析,指出战后中国处于一种“困境”,这是影响和制约各派力量博弈和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而在此“困境”之下,“弱政府”与“强社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以卷烟行业的专题研究为特色,试图突破产业经济学和传统企业史的研究维度,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视角来研究企业史和行业发展史。
该书并非进行笼统的考察,而是以上海市货物税局、卷烟业同业公会以及产业工会分别作为政府、企业与工人的主要代表,围绕卷烟税收、原料供应与工人年赏进行专题考察,相应展示围绕着卷烟企业生存发展而展开的政企博弈、行业博弈与劳资博弈。并通过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的案例,透视战后“国营”企业“民营化”的艰难历程及其背后利益纠葛。该书将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化解为围绕卷烟业的政企博弈、政企合作与政企互动,这种多重博弈,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政治—经济—社会缠绕纠结、政府—企业—行业彼此影响、行会—工会—工人相互交错的立体再现。这种“动态博弈”的思路,构成研究的主要特色。该书不仅再现了各类博弈中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分析了相关博弈中的“合作”与“互动”,从历史的纵向和行业的横向展示了政企、行业、劳资等博弈态势。
有史料的地方,便是史学工作者的天堂。我与上海结缘,是在2011年的春天。作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窗口”,上海不仅是国内近代史研究的重镇,而且是近代史料典藏的重镇。坐落于外滩旁的上海档案馆,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历史厚重。为完成本书,先后五赴上海,奔波于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经济所等馆所,孜孜于档案文献的收集,问学于不同领域的专业学者,在这个过程中,我沉浸于“漉沙掏金”喜悦中,而没有太多的倦意。长期在上海查阅史料,也萌生诸多研究思路和学术命题,比如近代以来,曾经辉煌的山西商人在上海究竟经历了什么?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作品回馈读者。
战后中国史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以往关注较为有限,实却相当关键,是解析中国长时段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之一,理应受到重视,加以细致研究。关于战后中国,学界已有不少成果出版,但主要集中于军事、政治等“显性”领域。就战后经济与社会而言,虽然关于国民政府金融改革、国民党“经济崩溃”等史实,早已不算新鲜,但相对而言,学术研究的跟进程度有限。选择战后上海卷烟业反映的多重博弈作为突破口,能够深入解析这一时期政经结构以及政企关系。数年来,笔者致力于战后上海卷烟业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所做的一系列个案,主要是希望从实证角度对战后的政企关系有更加具体深入的了解。
经济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诸多理论和方法,然而,任何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代替具体的实证研究,企业史研究亦不例外。对中国企业史的研究,不能止步于就企业而谈企业的层面,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尤其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探讨。众所周知,关于中国近代卷烟企业的研究,以美国学者高家龙最为著名,他所著《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等书侧重于以企业为中心,进行叙事,展开分析。本书则以卷烟行业的专题研究为特色,试图突破产业经济学和传统企业史的研究维度,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视角来研究企业史和行业发展史。
本书并非进行笼统的考察,而是以上海市货物税局、卷烟业同业公会以及产业工会分别作为政府、企业与工人的主要代表,围绕卷烟税收、原料供应与工人年赏进行专题考察,相应展示围绕着卷烟企业生存发展而展开的政企博弈、行业博弈与劳资博弈。并通过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的案例,透视战后“国营”企业“民营化”的艰难历程及其背后利益纠葛。本书将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化解为围绕卷烟业的政企博弈、政企合作与政企互动,这种多重博弈,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政治一经济一社会缠绕纠结、政府一企业一行业彼此影响、行会一工会一工人相互交错的立体再现。这种“动态博弈”的思路,构成研究的主要特色。本书不仅再现了各类博弈中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分析了相关博弈中的“合作”与“互动”,从历史的纵向和行业的横向展示了政企、行业、劳资等博弈态势。中华烟草公司是战后全国首屈一指的国营卷烟企业,本书选择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案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旨在反映战后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另类面相”,同时使读者对于战后“国退民进”的实际操作,以及“国营”“民营”之争的复杂情境有更加深刻认识。
战后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都呈现一种急遽变化的趋势,三者的复杂互动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与行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检视企业与行业发展,反过来又可对于政治与政府质量进行验证。
魏晓锴,山西清徐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近代山西史。目前已参编著作两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民国档案》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及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山西省哲社规划项目、高校哲社项目、软科学项目、社科联重点项目、统战理论政策研究项目各1项,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主题的界定与解析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上海卷烟工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抗战胜利前之上海卷烟业
一 清末民初的源起
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
三 抗战期间的畸形发展
第二节 战后上海卷烟业的际遇与挑战
一 战后初期上海卷烟业的发展际遇
二 烟厂数量的增长与企业规模的扩大
三 生产技术和工人管理的进步
四 卷烟工业同业组织的重组与壮大
五 战后上海卷烟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卷烟税收中的政企博弈
第一节 抗战前后国家卷烟税收政策之演变
一 卷烟税收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二 战后卷烟税收政策的演变
三 战后上海卷烟工业之地位
第二节 卷烟税收中的合作与矛盾
一 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与卷烟税收
二 增加税收还是培养税源
三 企业、公会与政府
第三节 政府对烟业的其他管制措施
一 进口卷烟管理
二 生产材料监管
三 卷烟缉私及商标管理
第三章 卷烟原料供应中的政企合作
第一节 战后新形势下的原料供应
一 卷烟工业主要原料及供应概况
二 新外汇及外贸政策下的原料供应
三 原料供应之于战后卷烟工业
第二节 烟叶供应中的合作与制衡
一 战后烟叶供应概况
二 烟叶供应中的政府努力
三 烟叶进口中的行业制衡
第三节 纸圈与钢精纸供应问题
一 国货还是外货?
二 国货供应的困境
三 政企双方的努力
第四章 卷烟业工潮与政企互动
第一节 战后经济状况与上海卷烟工人运动
一 战前上海卷烟业工人运动概况
二 战后上海卷烟工人生存条件与工会的新生
三 风起云涌之卷烟业劳资纠纷
第二节 “年赏”工潮中的政企应对
一 “年赏”的由来与1946年卷烟业内年赏工潮
二 卷烟工业同业公会的努力与社会局的处置
三 颐中烟厂之“年赏”斗争
第三节 战后上海卷烟业工潮再审视
一 卷烟业工潮迭起原因透视
二 卷烟业工潮之于战后政企关系
第五章 “国营”“民营”之争
——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案探研
第一节 中华烟草公司的成立与发展
一 战后接收与中华烟草公司的成立
二 中烟成立初期的发展
第二节 国营事业的出售与承购权纠纷
一 战后国营事业民营化与中烟的出售
二 承购权纠纷之缘起
三 承购权纠纷案之过程与结局
第三节 承购权纠纷案无果而终之透视
一 公司隶属及估价问题影响承购工作
二 多方博弈致决策摇摆不定
三 中烟后期之发展状况
结语
第一节 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重新建构
第二节 上海卷烟业的行业自卫与诸方博弈
第三节 特殊背景下卷烟业政企关系之审视
参考文献
《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
研究对象:《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选取“政企关系”为研究对象。“政企关系”是指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其切人点主要围绕与卷烟工业密切相关的板块展开。除考察生产部门卷烟企业外,《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还将涉及卷烟工业的外围组织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企业的产业工会等。研究还重点分析政府的卷烟税收政策,卷烟工业主要原料包括熏烟叶、卷纸、钢精纸的供应情况,以及卷烟行业工人运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研究的政企关系,既属企业史,又是行业发展史,对卷烟业政企关系的考察,为行业发展脉络提供重要的论证支撑。战前上海卷烟工业发展特点主要以中外企业的市场竞争为主,战后虽然也存在竞争,但不论是民族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整个行业发展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问题,维持自身生存成为一种主要的集体行为,构成行业发展的主线。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在战后规模和职能迅速扩大,成为卷烟企业集体利益的代言人,故研究选取其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深层次讲,战后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的行为及影响非常之多,这里重点探讨其为行业争取利益及处理应对业内工潮方面。同样,战后上海卷烟业工人运动的内容及影响非常之多,《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主要探讨其工会组织及“年赏”工潮中的反应。
选取中华烟草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也有其特殊性,它成立于国民政府烟草专卖制度取消后,是在战后接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唯一一家国营生产性事业单位,并且在国营事业民营化的浪潮中,陷入旷日持久的承购权纠纷,一直到国民党政权在上海统治的结束。中烟公司的成立、发展、兴盛、衰落贯穿于整个研究时段(1945-1949),纠纷最终不了了之,折射出战后“国营”企业发展的“另类困境”及政企互动。
影响企业发展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政府,二是市场。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影响因素较多,之所以选择税收、原料、工人三个对象,是因为企业外围的税收、原料问题,内部的劳资关系都受到政府政策的深刻影响,处于内战的大背景下,都与市场因素紧密相关。另外,从当时行业及媒体反映来看,税收增加引发的政企矛盾、原料紧缺引发的行业矛盾、工资年赏引发的劳资矛盾构成了制约战后上海卷烟业发展的主线。《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的“博弈”正是围绕制约战后上海卷烟业主要矛盾展开,它将作为考察卷烟业政企关系的一个切入点,并非侧重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深入探讨。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研究避开以往政府史与企业史研究以政策或制度为重点的研究路径,尝试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探讨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发展演变,审视特殊背景下上海卷烟企业围绕生存发展的各类博弈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战前上海卷烟业的政企关系是研究的起点,选题将1945-1949年上海卷烟业的政企关系放在战后时代大变局中加以考察,同时又将政府与外企、民企、国企三种不同类型企业关系加以对比研究,透视战后上海卷烟业领域政企关系的主要特性。首先,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战后上海卷烟业发展及企业围绕生存发展努力的实态。其次,在重建史实基础上,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分析政府与卷烟行业公会、产业工会、重点企业的关系。最后,以上海卷烟业政府与企业互动的特征为案例,对战后中国社会转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问题有一定认识和总结。
该书具有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为了使叙述和论证更加富有说服力,该书将运用多学科学术理论,采用计量分析法、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政府、社团、工人的互动,尽可能还原1945-1949年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历史全景,以启迪现实。首先,统计相关数据,分析战后上海卷烟企业、机器设备、从业人员的种类及数量和外企、民企与国企的资本与营销额等,力图对战后上海卷烟企业的发展作出整体性的阐释;其次,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还原政府与卷烟行业公会、产业工会、重点企业互动的历史样貌,对战后上海卷烟业领域政府与企业关系中的典型个案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对政府与外资、民营、国营三种不同类型企业的关系进行比较,尤其对具体场景中政府与行业公会、产业工会的互动与博弈进行多方面比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