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和全国各地的著名农业减灾专家编写,作者群具有一定的巨擘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共分6篇34章。第1篇阐述了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农业灾害学基本原理;第2篇分灾类说明了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概况与基本规律;第3篇分技术类别介绍了各种农业减灾技术;第4篇阐述了农业各产业的减灾对策与技术;第5篇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介绍了各大区域的农业减灾对策与技术;第6篇阐述了农业减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做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的附录提供了农业减灾的相关信息。与过去已出版的农业减灾著作比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更加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农业减灾的基本原理,初步构筑了分灾种、分产业、分区域的农业减灾技术体系。《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适合从事农业和农村减灾工作的干部、农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减灾技术研究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参考。
郑大玮,1944-,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减灾研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11项省部级奖,201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曾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农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主编和副主编著作各十余部,参编2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李茂松,195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农业防灾减灾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长期从事农业自然灾害致灾机理、孕灾环境演变规律、灾情监测预警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灾情田间调查与灾损评估、灾害应急与风险管理等研究工作。主编、副主编专著7部,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获省部级奖8项。
霍治国,196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先后被聘学术兼职20余项,包括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病虫气象等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4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
第1篇 农业灾害概论
第1章 灾害与减灾
1.1 灾害与人类
1.2 灾害研究与灾害学
1.3 减灾行动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的农业自然灾害
2.1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历史演变
2.2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和成灾背景
2.3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2.4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第3章 农业灾害学原理
3.1 农业灾害
3.2 农业灾害学
3.3 “天、地、生、人”巨系统与农业灾害
3.4 农业灾害链
3.5 全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灾害
3.6 农业减灾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第2篇 农业灾害各论
第4章 农业气象灾害
4.1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4.2 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与分类
4.3 干旱
4.4 洪涝与湿害
4.5 冰雪灾害
4.6 低温灾害
4.7 高温热害
4.8 风雹灾害
4.9 酸雨
4.10 复合灾害
参考文献
第5章 气象与农业生物灾害
5.1 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生物灾害
5.2 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与分类
5.3 农作物病害
5.4 农作物虫害
5.5 农作物草害
5.6 有害生物入侵
参考文献
第6章 农业地质灾害
6.1 山地灾害
6.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6.3 土壤障碍及其改良
6.4 地震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参考文献
第3篇 农业减灾技术各论
第7章 农业灾害监测技术
7.1 农业灾害监测的作用与原则
7.2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技术
7.3 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
7.4 农业灾害监测资料的加工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农业灾害预测技术
8.1 农业灾害预测与预警技术
8.2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技术与应用
8.3 农业生物灾害的预测技术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信息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9.1 遥感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9.2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9.3 数据库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9.4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9.5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农业生产减灾技术
第5篇 农业区域减灾技术
第6篇 农业减灾管理
附录
雹灾、风灾、蝗灾是仅次于水旱灾害的灾种。雹灾灾区较小,危害性大;风灾虽不像水旱灾害一样导致饥荒发生,但灾区范围宽广,有多达三四十郡国者;而蝗灾往往带来毁灭性打击,灾区人民谈蝗色变。
霜灾、雪灾、低温灾、虫灾、畜疫、鸟兽害、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灾种发生次数相对较少。霜灾、虫害等也易引发饥荒。沙尘暴古籍多记载为“尘霾”、“昼晦”、“大风扬沙”等,它是土地沙漠化和农业环境恶化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渐进的方式发生作用。水土流失多表现为“河浊”、“水赤”等异常状态,它是过度的农田垦辟、森林采伐和草场退化所致,多发生于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钱塘江等大江大河流域。
灾害后果比较严重的是多灾并发和链发。常见的灾害并发是水旱并发、水旱蝗并发、风雹并发、霜雹并发、霜蝗并发、霜旱并发、蝗灾虫灾并发、虫水灾并发。灾害链发主要有旱一蝗灾链、雨一洪水灾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出现多灾并发和链发的情况,往往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乃至绝收,民饥流亡。
2.1.1.4隋唐时期的农业灾害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也处于大转变时期。南方水田农业发展迅速并超过了北方,同时,唐代还出现了稻麦复种一年两熟制。
水旱灾害是这一时期主要的农业灾害。有隋一代,水灾多在河南、河北地区。人唐之后,水灾遍及大江南北,洛水、谷水、沣水、漉水决溢次数较多,海水内侵,秋雨害稼。暴雨、洪水等也很严重。淮水、黄河多次溢决泛滥。公元693年以后,河水入石门,分流过盛,下游水缓,海口阻滞,致使河决棣州。至此,黄河长期安流的局面被打破。旱灾以夏旱为主,跨季连旱较多,旱区广大,一般达数十州,江南地区干旱成灾的情况也比以前严重、普遍,饥荒多有发生,灾区粮价上涨,封建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米谷钱粮赈济灾民。唐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农业发展迅速,重灾区也由河南、关中、河北一带向南方转移。
次于水旱灾害的是风灾、雹灾、雪灾、霜灾和蝗灾。风灾的发生常与暴雨、海潮、洪水等灾害共生或链发,灾区范围多在一县至数县之间。雹灾灾区小,影响也不大,新旧《唐书》明确记载因雹灾而施赈者只有一次。《旧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四月)“同官县大雨雹,燕雀多死,漂溺居人四百家,遣使赈济。”雪灾损毁禾稼稻谷,造成人畜伤亡,灾区由北而南直达江淮流域,大雪纷飞,积雪数尺之深。霜灾侵害秋收作物较多,禾、菽、桑均有受灾记载,灾区可多达数十川,严重者导致饥荒发生。蝗灾虽是重灾,但发生次数不多。影响比较轻微的灾害是虫灾、低温类灾害、鼠兽鸟害、沙尘暴和水土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