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病症防治》是根据我国“十一五”奶业科技发展计划和2001—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以奶业发展为契机、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牧民奶牛养殖实践需求,系统总结国内外最新奶牛科技成果编制而成的一部实用科普技术图书。全书共分七章,针对我国奶牛养殖良种化水平低、饲料转化效率低、快速扩繁技术缺乏、奶牛疾病发生率高等养殖户关心的热点问题,介绍了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现状、适用的奶牛品种与体型选择、奶牛生活习性与消化生理特点、奶牛粗饲料加工技术、日粮配制要点与典型日粮实例、奶牛的分群与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奶牛快速扩繁实用技术以及奶牛常见的传染病、营养代谢疾病、繁殖障碍与产科等常见疾病的现场快速鉴别和相关预防治疗措施。
在《奶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病症防治》的撰写中,笔者采用基本理论知识与养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将《奶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病症防治》写成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科普图书,同时也为奶牛养殖从业者提供不可缺失的实用技术参考。
第一章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
第二节 奶牛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奶牛品种与体型选择
第一节 世界著名品种
第二节 中国培育品种
第三节 奶牛的体型选择
第四节 奶牛体型外貌鉴定标准
第三章 奶牛的习性与消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奶牛的习性
第二节 奶牛的消化生理
第四章 奶牛饲料加工及典型日粮配制
第一节 饲料的分类及饲料的营养
第二节 青绿饲料的生产和利用
第三节 青干草的加工调制技术
第四节 秸秆饲料
第五节 青贮饲料的制作
第六节 精饲料的加工技术
第七节 工业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
第八节 奶牛简易日粮配制
第五章 奶牛的分群与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 后备母牛的分群与饲养管理
第二节 成年乳牛的分群与饲养管理
第三节 种公牛的分群与饲养管理
第四节 影响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奶牛的繁殖
第一节 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母牛的发情和发情鉴定
第三节 适时输精
第四节 妊娠与分娩
第五节 繁殖机能障碍
第六节 现代繁殖技术
第七章 奶牛常见疾病防治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
第二节 营养代谢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产科疾病
第五节 肢蹄病
第六节 中毒性疾病
第七节 犊牛疾病
附录 相关标准
附录一 奶牛饲养标准
附录二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附录三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附录四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附录五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附录六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附录七 无公害食品鲜牛乳
附录八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
一、品种及其分布
我国饲养最多的奶牛品种是中国荷斯坦牛,又称中国黑白花奶牛。现存栏总数约350万头,约占我国奶牛总数的75%。主要分布在京、津、沪、沈、渝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郊区,并逐步向小城市发展。我国饲养荷斯坦牛最多的是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
我国除饲养荷斯坦品种外,在草原地区还饲养有我国培育的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草原红牛和科尔沁牛。其中,西门塔尔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和四川;新疆褐牛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三河牛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的三河地区;草原红牛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内蒙古的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南部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科尔沁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地区。
二、饲养方式与繁育体系
我国大中城市郊区的奶牛业均为舍饲圈养,其中大部分仍为传统式的拴系饲养方式,少部分奶牛场采用散放饲养方式,目前新建的奶牛场有向现代化散放饲养方式发展的趋势。在广大农区奶牛场大部分亦采用舍饲方式;在草原地区,目前已从以往完全放牧的饲养方式逐步向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发展,部分仍保持全放牧饲养方式;但在无草场条件的地区,则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养殖规模上,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奶牛饲养在农发家里,平均饲养规模在3~5头,而且奶牛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非常分散,生产水平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