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球传播论坛文库之七,以全球网络化与大数据时代的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为主题,围绕新媒体与大数据时代的文化认同、新媒体与大数据时代的区域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反思与前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新媒体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新媒体与国际传播、新媒体与跨文化交流、新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与媒介素养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之间的传播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为全球传播论坛文库之七,该文库的文章全部收入中国知网。
序
张国良
光阴荏苒,岁月变幻。
创立于2007年,以分享全球视野,传播中国经验为宗旨的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迄今为止,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在海内外众多同人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了七届全球传播论坛,为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规范化、产学研协同化,贡献了一分力量。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第七届全球传播论坛,作为该论坛首次到中国西部地区举行的尝试,标志着这一学术平台切实兼容全球化与本土化,以期更有效能地服务社会进步、延伸品牌效应的发展愿景。
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传播学学会、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美国普渡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传播学会等共同举办,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二百多位嘉宾、学者、专家、师生,济济一堂,共话学术,加深友谊,促进发展,圆满地达成了如下预期目标:
一、为中外传播学者提供思考的契机,深入考察正在急剧变化的媒体环境与文化认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二、为各国、各地区的传播学者提供对话的平台,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三、为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之间的传播研究与教育的合作,搭建桥梁。
本届论坛的追求和特色,引起广泛兴趣,收到来自中外传播学者和学子的200多篇来稿,经过专家匿名评审,从中甄选出70多篇,题材多样,质量上乘,分为9个专场予以交流。同时,还邀请了10位中外知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讲,组织了一场圆桌会议,探讨了包括媒介情境与文化认同、媒介生态与社会发展、传播技术与媒介变革、数字鸿沟与媒介素养、媒介呈现与传播效果、媒介角色与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论文等富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前沿议题。
天气爽爽的,景色美美的,菜肴辣辣的,心情暖暖的,论坛棒棒的,朋友多多的,交流酷酷的,收获满满的。这几句话,说出了与会人员的共同感受。
本届论坛的鲜明特色和丰硕成果,受到学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包括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西部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千龙网、解放网、参考消息、今日头条、贵州电视台等在内的3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按照惯例,为了在更大范围里发挥论坛的作用和影响,让更多同人得以分享论坛的成果,兹将各位中外作者的演讲和论文,精选成书,以飨读者。
2017年12月10日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被授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曾担任中国传播学会首任会长,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传播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序 张国良1
一、媒介情境与文化认同
文化媒体身份认同
对papi酱之创作与弹幕族互动的青年后亚文化观察3
新媒介与少数民族文艺团体成员的自我呈现和表达
以蝴蝶飞艺术团为个案13
中缅边境地区音像产品的传播与跨境文化认同
基于对芒市遮放镇户拉街的传播人类学考察22
IdentityCeremonyMedia: The Media Present about FEMEN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29
二、媒介生态与社会发展
媒介使用对个体环保行为的影响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61
互联网 背景下贵州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76
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文化的认知传播力建构
以新疆文化为例87
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的SWOT分析98
移动互联新时代旅游目的地微信传播效果研究
以南昌滕王阁景区微信公众号为例110
A Local Perspective on How New Media Impac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123
三、传播技术与媒介变革
Big Data and Experiential Media: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137
新媒体下的信息接收方式对传统媒体认知接受习惯的冲击及应对146
互联网逻辑下的媒介转型之路初探
2015年传媒经济文献综述155
大数据背景下原生广告的传播特征
以微信为例171
知音传媒集团的数字终端革命及其启示177
OTT营运模式对戏剧的未来影响185
四、数字鸿沟与媒介素养
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遗忘191
十年的转变:中国媒介素养与现代化观念调查198
社交、点赞与晒的圈子文化:运动类APP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213
五、媒介呈现与传播效果
中国经典动画形象的继承与重塑
以孙悟空为例243
语言与视觉化的政治:媒介如何报道ISIS恐怖分子?254
六、媒介角色与社会责任
网络色情对上海和香港大学生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267
电视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微信公众平台为例288
数字化时代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
以省级卫视落地权问题为例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