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种植结构调整的起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导产业。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指明了新时代三农前进的新方向,发出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时代强音,预示着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借助国家加快种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广东省坚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领域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从2013年起连续5年将发展现代种业相关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使种业成为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的推进者、排头兵。
作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秉持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宗旨,将种业科技创新摆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位置,经过长期积累与沉淀,构建了全省领先的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从种质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选育、品种示范推广到品种产业化应用的种业科技创新全链条,为我省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全院共收集保存了农业种质资源4万多份,占全省2/3,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建有水稻、油料、香蕉等国家改良分中心等一批育种科研平台;拥有种业科技创新学科团队40个。十二五以来,全院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鉴定)品种400多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0多个。入选全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数量屡创新高并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2017年,省农科院品种和技术分别占全省农业主导品种的63.5%、主推技术的77.1%。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部署,加大力度推介一批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品种以及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地方特色的农作物品种,受省农业厅委托,省农科院开展了《广东省名优特农作物品种名录》汇编工作。本书由广东省农业厅于2016年立项资助,由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编写。本书邀请水稻、旱作、蔬菜、果树、茶树、桑树等行业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编委会承担具体编写工作。编委会在对全省主要农业品种进行大规模搜集整理和调查登记的基础上,提出入编品种名录;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省、市相关行业专家以及熟悉种业的省农业厅领导、各地市农业局主管人员参加,对编写方案和入编品种进行分组论证,最终确定入编品种。各品种相关资料均由品种选育人或地方农业局提供,编委会修改、完善并完成校稿后再邀请有关人员座谈征求意见,最终定稿。本书主要汇集了广东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选育品种及地方特色品种,入编品种突出名、优、特、新等特征。其中,选育品种包括水稻品种49个、旱作品种61个、蔬菜品种43个、果树品种26个、茶树品种20个、桑树品种9个,地方特色品种包括蔬菜品种18个、果树品种32个、茶树品种4个。每个品种的介绍都包含审定编号、品种来源、育种者、联系人、特征特性、推广情况等内容,通过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重点突出品种优势、竞争力以及相关传统和文化特色,以期通过扩大影响提升广东农作物品种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本书编印工作从2016年11月开始筹备,集聚整合了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技术推广、编辑、数字化等方面的人才和科技资源,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在本书形成过程中,广东省农业厅种子管理总站、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湛江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各地方科研院所及推广单位给予了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所限,时间仓促,书中或有疏漏、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