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用 第3版)
定 价:68 元
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iCourse·教材 ,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 作者:颜光美 编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040471670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96
- 页码:43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3
- 开本:16开
《药理学(第3版)》由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主编,内容涵盖曰前同类教材的知识点,并增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基因治疗及新药研究等相关章节。
《药理学(第3版)》的编写继承与创新并重,全书章节内容部分更新、优化和新编,如增加抗痛风药和细胞治疗,以适应现代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和高素质研究型医生培养的要求。为配合双语教学的需要和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每章有英文表述的内容概要(Keyconcepts);涉及的药名及专业术语在正文首次出现处用中英文标注;在形式方面,《药理学(第3版)》有大量双色图表,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药理学(第3版)》配套数字课程(基础版)出版,数字资源包括各章的教学PPT课件、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以方便读者自学和教师教学。
21世纪是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普及化为显著特征的新世纪。这一新的历史潮流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推进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这种历史潮流,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的药理学领域的教授,在2008年版本的基础上编写了第3版,人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首先,本书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传统药理学教科书中的基本内容,对读者日后从业和医师资格考试所要求的必要知识点,本书都予收录。同时,为适应现代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和高素质研究型医生的培养,本书对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病毒性疾病、前列腺增生和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抗抑郁药与抗躁狂药及基因药物和基因治疗单列了专章予以介绍。新增抗痛风药和细胞治疗。
本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大幅度增加了英文的篇幅。在每章开篇之处,设计了Keyconcepts,以介绍和概括全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读者如能熟读Keyconcepts,将显著地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日后阅读各种英文文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书适用于进行药理学双语教学的院校使用。依据广大院校的教学反馈,本版由原全英文图表改为中文图表或中文图表注明英文缩写词,以减轻学业负担而更加适合不同层次的院校推广使用。
本书的第三个特征是,全书建立在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ique)之基础上。为了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本版配套数字课程(基础版)出版,数字资源包括各章的教学PPT课件、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一方面便于教师备课时编辑、制作课件,另一方面又便于读者专业学习及备考。
此外,本书在2008年版面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大改进,图、表及Keyconcepts等重要内容,均以套色印刷,提高了本书的视觉效果。
本书得以编成,离不开各方面的鼎力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各位编委在繁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完成书稿,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同志们也为此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美国Indiana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的资深教授Dr.JosephDiMicco审阅修改了本书的英文部分,对保证本书的质量裨益良多。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书不完善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能予指出,以期再版时予以修正。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第二节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第二节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治疗作用
二、不良反应
第三节 量效关系
第四节 构效关系
第五节 药物作用机制
一、理化反应
二、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三、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四、对酶的影响
五、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六、影响核酸代谢
七、非特异性作用
八、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
九、受体
第六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研究的实验、假说与发展
二、受体的性质和特性
三、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
四、受体与药物反应动力学
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第七节 跨膜信号转导与细胞内信使
一、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中的信号接收系统
二、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中的信使物质
三、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与药物的影响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基本过程
第二节 速率过程
一、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
二、药动学模型
三、消除速率的类型
四、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五、一级速率消除与多次用药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剂型与剂量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 患者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遗传异常
四、病理情况
五、心理因素和安慰剂效应
六、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第5章 新药研究
第一节 药理学研究是发现新药的重要手段
一、基础药理学研究与临床药理学研究
二、药理学研究的整体和离体实验
三、药理学研究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新药的发现及其开发研究
第三节 新药的研究方案和临床药理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上市药物再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6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
及其分类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方式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第7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胆碱酯类
二、生物碱类
第二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8章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
第一节 胆碱酯酶
第二节 常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
一、易逆性AChE抑制药的一般特性
二、常用的易逆性AChE抑制药
第9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N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去极化型肌松药
二、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第10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构效关系和分类
一、构效关系
二、分类
三、儿茶酚胺类的体内过程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第三节 α,β受体激动药
第四节 β受体激动药
第11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第12章 局部麻醉药
第13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础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环路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五、离子通道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
二、γ一氨基丁酸
三、兴奋性氨基酸
四、去甲肾上腺素
五、多巴胺
六、5-羟色胺
七、组胺
八、神经肽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第14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第三节 复合麻醉
第15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苯二氮革类和非苯二氮革类
一、苯二氮萆类镇静催眠药
二、非苯二氮萆类镇静催眠药
三、苯二氮萆受体拮抗药
四、苯二氮萆类和非苯二氮萆类镇静催眠药使用原则
第二节 巴比妥类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一、褪黑素MTl/MT2受体激动药
二、抗组胺药
三、食欲素受体拮抗药
四、丁螺酮和水合氯醛
第四节 促觉醒药
……
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18章 治疗精神病药
第19章 治疗抑郁症和躁狂症药
第20章 镇痛药
第21章 解热镇痛药
第22章 钙通道阻滞药
第23章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第24章 抗高血压药
第25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26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27章 抗心绞痛药
第28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29章 利尿药
第30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31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32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33章 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药物
第34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
第35章 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
第36章 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勃起功能
第37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38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第39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40章 抗骨质疏松药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