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配套用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游戏与玩具
定 价:16.2 元
- 作者:刘薇 编
- 出版时间:2010/8/1
- ISBN:9787040293128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13.7
- 页码:101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游戏与玩具》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中的补充配套用书。本教材除绪论之外共有五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形象玩具与儿童的角色游戏、建构类玩具与儿童的结构游戏、运动类玩具与儿童的体育游戏、其他类型的玩具材料和其他类型的儿童游戏。《游戏与玩具》着重阐述了儿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游戏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介绍了儿童玩具的特征及使用的基本要求;探讨玩具对于开发儿童潜能的作用;强调科学地使用玩具,使游戏充分满足儿童的多样兴趣与发展需求。附录中选取儿童游戏100例,旨在为教学提供便利。
《游戏与玩具》供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人员参阅。
在儿童教育领域中,人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游戏与玩具对儿童教育的特殊作用,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后,游戏更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我国心理学界曾提出过“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这样的命题。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在一种自然的、符合人性的环境中成长。但事实上,日益增多的现代建筑减少了儿童自由玩耍的自然空间,挤占了儿童的游戏场地;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社会的竞争压力,剥夺了儿童充分游戏的时间和机会;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网络技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游戏引诱着儿童远离小伙伴、远离运动,沉溺在虚拟空间。许多时候,游戏被认为是附属于教育活动的内容,被当成一种教育的手段,使本该属于儿童的自由游戏都承担着特殊的教育任务,可以明显感受到,游戏所具有的本体价值——愉悦功能被置于游戏之外,儿童游戏性的体验在“教学化”的面纱下严重弱化。
教育者要怎样正确认识儿童的游戏与玩具?怎样为儿童选择适宜的玩具?怎样将玩具这一物质载体引入儿童的游戏中?如何对儿童的游戏活动加以指导,在儿童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本书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本教材以中等职业学校学前儿童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学习对象,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结合了学前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教育观念的前瞻性、教育实践的操作性,力求以深入浅出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为其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除绪论外,分为五个单元及附录。绪论以玩具与游戏的基本理论为主线,阐述了儿童玩具的分类、儿童玩具的选择、玩具与游戏的关系、儿童游戏的分类、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与儿童的成长,旨在使学习者对儿童玩具与游戏形成初步的、概括性的认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分别以形象玩具、建构类玩具、运动类玩具的概念、种类为切入点,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玩具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同时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如儿童心理、儿童卫生、儿童教育)论述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运动游戏的特点,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成人的指导要点,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具指导性的要求,注重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第五单元通过对其他常见玩具与游戏的类型、特点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作用的说明,旨在开阔学习者的眼界,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附录部分则收录了100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游戏,为学习者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绪论
一、儿童玩具的分类
二、儿童玩具的选择
三、玩具与游戏的关系
四、儿童游戏的分类
五、儿童游戏的特点
六、游戏与儿童的成长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第一单元 形象玩具与儿童的角色游戏
一、形象玩具
二、形象玩具与儿童角色游戏
三、角色游戏与儿童的心智发展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角色游戏案例——娃娃家游戏
“小菜场”(小班)
第二单元 建构类玩具与儿童的结构游戏
一、建构类玩具
二、常见的建构类玩具
三、建构类玩具与结构游戏
四、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附:自制油泥的方法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第三单元 运动类玩具与儿童的体育游戏
一、运动类玩具
二、运动类玩具与儿童身心的发展
三、运动类玩具与儿童体育游戏
四、体育游戏的类别与指导原则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第四单元 其他类型的玩具材料
一、益智类玩具及其分类
二、美劳类玩具及其分类
三、表演类玩具材料及其分类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第五单元 其他类型的儿童游戏
一、智力游戏
二、音乐游戏
三、表演游戏
学习思考与教学尝试
附录 儿童游戏100例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