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纲要》在吸取国内外宗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的原则,对各种形式的宗教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绪论
第一节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一、全面了解历史,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培养和树立社会成员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四、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第二节 宗教学的历史、性质和内容构成
一、宗教学发展史概述
二、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
一、科学的态度: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三、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合理成果
第1编 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 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一、以信仰对象(神)为中心
二、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
三、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四、对上述三种宗教本质论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
二、《反杜林论》对宗教的规定
第三节 本书对宗教定义的规定
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二、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三、“宗教四要素说”关于宗教的定义规定
四、对上述宗教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 宗教观念
第一节 灵魂观念
一、灵魂观念的涵义
二、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
三、灵魂观念的演变
四、围绕灵魂观念的宗教行为
五、从灵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来世生活论
第二节 神灵观念
一、神灵观念的性质和涵义
二、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
三、神灵的种类
四、神灵世界的结构
第三节 神性观念
一、神性的涵义
二、天命观念
三、神迹观念
第三章 宗教经验
第一节 宗教经验的涵义
一、宗教经验是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精神体验
二、宗教经验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一、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
二、对神圣物的依赖感
三、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
四、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
五、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
第三节 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一、理论的引导
二、道德的净化
三、药物的使用
四、宗教的修习
第四节 宗教经验的实质
一、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
二、宗教经验没有客观的对象
三、宗教经验的“超验对象”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
第四章 宗教行为
第一节 巫术
一、巫术的性质和特点
二、巫术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基础
三、巫术的种类
四、巫术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第二节 宗教禁忌
一、宗教禁忌的性质和特征
二、宗教禁忌的起源
三、宗教禁忌的种类
四、宗教禁忌的功能
第三节 献祭与祈祷
一、献祭
二、祈祷
三、忏悔
四、献祭与祈祷的性质和功能
第五章 宗教体制
第一节 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
一、宗教组织的性质
二、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三、宗教组织的核心——僧侣
四、宗教组织的类型
五、宗教组织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
一、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性质
二、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产生与功能
第三节 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一、宗教修行的性质与意义
二、宗教修行的目的
三、宗教修行法门种种
四、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
第四节 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一、宗教礼仪的性质
二、宗教礼仪的种类
三、宗教礼仪的功能
第2编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六章 概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各派宗教起源论
一、自然神话论
二、实物崇拜说
三、万物有灵论
四、祖灵论或鬼魂论
五、图腾论
六、前万物有灵论
七、原始启示说
第二节 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
二、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氏族制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各种宗教发展观的比较
一、进化论的宗教发展观
二、恩格斯论宗教的发展
第七章 原始社会的氏族一部落宗教
第一节 氏族一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
一、灵魂观念与冥世崇拜体制
二、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
三、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
四、自然神观念和自然崇拜体制
第二节 氏族一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
一、自发性和朴素性
二、整体性和排他性
三、制度化的约束性
四、鲜明的功利性
第三节 部落联盟时期氏族宗教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特点
二、原始社会晚期宗教的演变
第八章 世界史上文明古国的国家一民族宗教
第九章 世界宗教
第3编 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4编 现代社会的宗教及其发展趋势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