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学用书:人工智能高级技术导论
定 价:46.3 元
- 作者:高济 著
- 出版时间:2009/5/1
- ISBN:9787040263015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P18
- 页码:459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以问题求解、知识表示、KB(基于知识的)系统、自动规划、机器学习等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级技术为主要内容,但仅依赖这些基础级技术,并不足以支持高性能应用的开发和运行。为此,《人工智能高级技术导论》从推动高性能智能软件的研究和应用角度,对人工智能的高级技术作全面的导论性介绍,包括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KB系统高级技术、非单调推理和软计算、基于范例的推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推理,90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和多Agent协同工作,进入21世纪后机器学习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以及新一代网络计算的技术基础及其智能化。
《人工智能高级技术导论》将在回顾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技术的基础上,介绍这些人工智能高级技术,包括研究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使读者对这些技术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由此为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这些技术奠定必要的基础。《人工智能高级技术导论》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配套的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材。
传统的人工智能(AI)技术建立在基于符号表示和推理的经典理论之上,包括搜索、归约和逻辑推理等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以及知识表示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KB(基于知识的)系统、自动规划、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机器人等应用领域。作为AI技术的入门级或基础性的课程教材,大多数AI教科书也都以介绍这些基础级技术为主要内容。然而,仅依赖这些基础级技术,并不足以支持高性能应用的开发和运行。为此,实现高性能的高级技术得到了深入和持久的研究,首先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KB系统高级技术、非单调推理和软计算、基于范例的推理以及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推理,然后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Agent技术和多Agent协同工作;进入新世纪后,机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新一代网络计算的技术基础及其智能化则成为另一个研究热点。
KB系统(狭义地,专家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的初步成功导致了80年代初AI工业化浪潮的兴起。但推动该浪潮的AI“淘金热”随即遭受重大挫折,快速消失了。AI研究者们从中悟出的一个教训就是: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技术必须与主流计算技术紧密结合,才有出路;从而导致基于知识的软件智能化技术发展为AI应用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KB系统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使软件具有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能力或广义的知识处理能力,可以作为实现软件智能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KB系统存在严重缺点:问题求解能力的脆弱性和不可靠性,这主要源自其只获取表示事物间现象上关联的经验知识,使得求解的问题超出经验知识允许的范围时系统的处理能力急剧下降。正是这个严重缺点和相关的其他缺点导致20世纪80年代初投资开发的许多KB系统未走出实验室。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
1.2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基于知识的软件智能化技术
1.3.1 知识处理技术的深化
1.3.2 对KB系统现状的反思
1.3.3 软件智能化实践
1.3.4 开发人工智能高级技术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
2.1 知识表示
2.2 问题求解
2.2.1 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
2.2.2 问题求解的组织
2.3 KB系统
2.3.1 KB系统的一般概念
2.3.2 知识获取和KB系统开发
2.3.3 KB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
2.4 知识级分析
2.4.1 表示和知识
2.4.2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分级
2.4.3 知识级
2.4.4 知识级细节
2.4.5 结论
2.5 符号推理的高级技术
2.5.1 基于假设的推理
2.5.2 从属和辩证
2.5.3 约束满足
2.5.4 元推理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KB系统的高级技术
3.1 开发的必要性
3.2 定性物理方法
3.2.1 定性演算
3.2.2 用定性演算推理行为
3.2.3 典型的定性物理方法
3.3 基于模型的推理(MBR)
3.3.1 因果建模
3.3.2 不精确模型
3.4 深、浅层推理的综合
3.4.1 一个实例——动态系统的适应性多级诊断建模
3.4.2 综合深、浅层推理的技术
3.5 问题求解的结构化模型
3.5.1 问题求解建模
3.5.2 知识获取工具的开发工具
3.6 功能化体系结构
3.6.1 常见任务
3.6.2 诊断推理中的常见任务举例
3.6.3 常见任务工具集
3.6.4 功能化体系结构方式的评价
3.7 知识级问题求解建模
3.7.1 知识获取观点
3.7.2 中间模型
3.7.3 专门知识建模
3.7.4 可重用的专门知识元素
3.7.5 知识变异
3.7.6 结构保留设计
3.7.7 知识获取过程
3.7.8 结论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非单调推理和软计算
4.1 传统逻辑系统的局限性
4.2 非单调推理
4.2.1 非单调推理简介
4.2.2 非单调推理的形式化方法
4.2.3 真值维持系统
4.2.4 约束满足问题
4.3 不确定推理
4.3.1 主观Bayes方法
4.3.2 确定性方法
4.3.3 D—S证据理论
4.3.4 应用不确定推理的准则
4.4 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
4.4.1 模糊逻辑
4.4.2 模糊推理
4.4.3 模糊控制
4.4.4 应用模糊逻辑时的问题
4.5 神经网络
4.5.1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
4.5.2 面向映射_/变换的BP网
4.5.3 面向联想记忆的神经网络
4.5.4 神经网络的实现技术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范例的推理
5.1 基于范例的推理系统
5.1.1 研究动机
5.1.2 CBR系统分类
5.1.3 应用例——基于范例的服务调度
5.2 范例表示和索引
5.2.1 范例的内容
5.2.2 范例索引
5.3 检索、改编和辩证
5.3.1 范例检索和存储更新
5.3.2 解答改编
5.3.3 解答辩证
5.4 基于范例的学习
5.4.1 学习方式
5.4.2 学习方法的比较
5.5 基于范例的推理应用
5.5.1 某些CBR应用系统
5.5.2 集成CBR和其他信息处理技术
5.6 结论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推理
6.1 伴有时间的推理
6.1.1 时间和逻辑
6.1.2 时间概念及其表示
6.1.3 实现伴有时间的推理
6.1.4 基于时态逻辑的RWT理论框架
6.2 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分支
6.2.1 关于事件时间的不完全知识
6.2.2 时间分支
6.3 关于空间的推理
6.3.1 空间概念及其表示
6.3.2 空间搜索
6.3.3 多层次空间表示
6.4 关于形状的推理
6.5 时空推理小结
本章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机器学习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第八章 Agent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
第九章 新一代网络计算的技术基础及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