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交融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人们认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高等学校教材:环境微生物学教程》系统论述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物质循环、微生物与环境污染、微生物与环境净化、微生物与环境工程、微生物与环境监测等内容。
《高等学校教材:环境微生物学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生物专业、环境监测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等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但也大大加剧了资源消耗,使人类遭受了严重的环境灾难。痛定思痛,世界各国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达成了高度共识。顺应潮流,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我国政府积极响应,立即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促进经济繁荣和建设社会文明的基本战略。要实施这一战略、解决好环保问题,一靠人才,二靠政策,三靠管理,四靠科技。其中,输送环保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重任。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教育部组织了精品课程的遴选和建设工作。浙江大学“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有幸入围,这是对课程组成员的巨大鼓励和鞭策。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工具。有鉴于此,编者借精品课程建设之东风,以原有环境微生物学相关教材为基础,进行了教材的重新编写,以吐故纳新、充实完善、提高水平,满足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广泛领域。在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微生物学工作者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认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了环境微生物学这门边缘学科的形成。至今,环境微生物学已渗透到环境领域的众多方面,成为人们从事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环境微生物学充满活力,发展迅速,但有关环境微生物学的教材,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体系和结构。编者取各家所长,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对现有环境微生物学成果进行了精心筛选。浙江大学于1980年开始设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经过多年的试用、修改和补充,逐渐形成了本校相对稳定的环境微生物学教材。本书力求:内容简明,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兼顾前沿性和系统性,既展示该领域的最新成就,也呈现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
第二节 环境科学与环境微生物学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二、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微生物化学进化
一、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
二、生命起源假说的实验证据
第二节 微生物细胞进化
一、细胞起源
二、细胞进化
第三节 微生物细胞器进化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鞭毛和纤毛
三、细胞核
第四节 微生物生理进化
一、产能机制的发展
二、光合作用的发展
三、营养机制的发展
第五节 微生物进化的遗传基础
一、遗传、变异与选择
二、物种进化
三、代谢途径进化
第六节 大地女神假说
一、假说与证据
二、微生物的贡献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特征
二、烈性噬菌体
三、温和噬菌体
第二节 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拟病毒
三、朊病毒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二、细菌的细胞构造
三、细菌的繁殖与培养特征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放线菌的繁殖与培养特征
三、放线菌的代表属
第三节 蓝细菌
一、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蓝细菌的生理与生态特性
第四节 古生菌
一、古生菌的特性
二、古生菌的类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
一、真菌的细胞构造
二、真菌的菌体形态
三、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真菌的菌落特征
五、真菌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二节 藻类
一、藻类的形态和构造
二、藻类的生理特征
三、藻类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三节 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和构造
二、原生动物的营养与繁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四节 微型后生动物
一、轮虫
二、线虫
三、颗体虫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
一、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微生物的养分吸收
四、微生物的培养基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二、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调控
一、酶活性调节
二、酶合成调节
三、酶合成调节机制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测定
一、总菌数测定
二、活菌数测定
三、生物量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有氧培养
四、无氧培养
第三节 微生物遗传
一、DNA与基因
二、DNA合成(复制)
三、RNA合成(转录)
四、蛋白质合成(翻译)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
一、非遗传型变异
二、遗传型变异
三、微生物基因重组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
二、温度
三、酸碱度(pH)
四、水的可给性
五、氧气
第二节 种群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阿利规律
二、正相互作用
三、负相互作用
第三节 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中立
二、协作
三、共生
四、寄生
五、拮抗
第四节 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
一、群落的形成与演替
二、群落的结构与稳定性
三、群落演替的致因
第五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
第九章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十章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环境净化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