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系列教材: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程(套装上下册)(音乐教育)
定 价:45 元
- 作者:蔡觉民,于淼淼 编
- 出版时间:2010/9/1
- ISBN:9787040296181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613
- 页码:403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程(套装上下册)》以首调思维为主导,分为上下两册,共四个单元,第1单元“常规节奏与自然音程”、第二单元“非常规节奏与自然音程及其扩展”、第三单元“变化音体系与连线节奏”、第四单元“较复杂的旋律与节奏”。本教材没有按照近年来流行的每学期编排16节或16课的编写方式,而采取全书四个单元,用于四个学期,每学期一单元(4章,12节),为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留有较充分的自由度。
NULL
众所周知,音乐基础理论或称基本乐理,是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音乐实践中的理论问题给予总结,不断梳理、概括而逐步形成的独立于音乐实践之外的基础理论学科。作为一门学科,音乐基础理论也许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积累更丰富的知识,研究边缘问题、交叉学科问题、特定音乐文化圈所对应的特定基本理论等问题,以形成更完善的学科体系。但作为一门课程,首先,它需要注意三个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论的问题,即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如何教?其次,在信息与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繁杂的课程内容需要精简,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提高效率,过分细化的音乐理论学科需要相互交叉、渗透、结合、融合,构成新的综合课程。最后,无论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角度讲,还是从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发展来看,音乐学习都要从音乐实践入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的获得、概念的深化,必须依赖于实践,并且,最终还要应用于音乐实践。在这里,知识要转化成学习主体自己的经验,而不是记忆教材中的定义、符号和那些完全脱离或相当一段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脱离音乐实践的理论知识。
将基本乐科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音乐教育界已不是首创。除了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都有类似课程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曾尝试把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结合为一门课程。严格地讲,这类课程本质上还不是综合课程,而只是把基本乐理的内容和视唱练耳的内容叠加在一本或一套教材中,教学时主要是采用分模块教学或分时段教学的方式,并没有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程(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常规节奏与自然音程
第一章
第一节
节拍节奏
理论要点:节奏与音符;节拍与拍子
感知与表现:2/2、4/4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听觉分析:听辨、填充节奏句
旋律调式1
理论要点:三音组及其变形
感知与表现:首调视唱以三音组原形为主的字母谱
听觉分析:听辨选择三音组
音程和弦
理论要点:音级;半音、全音与变音记号
感知与表现:模唱、构唱半音与全音
听觉分析:听辨、填充字母谱;听辨半音和全音
第二节
节拍节奏
理论要点:休止符
感知与表现:2/2、4/4拍;弱拍与弱位的四分、八分休止
听觉分析:听旋律填充节奏谱
旋律调式
理论要点:五线谱的线问关系
感知与表现:移动do位置的首调视唱
听觉分析:用移动do位置的五线谱填充乐句
……
第二单元 非常规节奏与自然音程及其扩展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程(下册)》目录:
第三单元 变化音体系与连线节奏
第九章
第一节
节拍节奏
理论要点:连线与均分节奏及其组合形式
感知与表现:连线与均分节奏组合
听觉分析:听旋律片段分析与记写节奏
旋律调式
理论要点:变化辅助音(下助音)
感知与表现:含变化辅助音(下助音)的视唱;含连线与均分节奏组合的视唱
听觉分析:听辨、填充与听写含下助音的旋律片段
音程和弦
理论要点:大调II级和弦与正三和弦的连接
感知与表现:构唱含大调II级和弦的和声连接;构唱七度音程
听觉分析:含小七度的音程连接;含II级和弦的大调和弦连接
第二节
节拍节奏
理论要点:连线与附点节奏的组合形式
感知与表现:连线与附点节奏的组合
听觉分析:听旋律片段分析与记写节奏
旋律调式
理论要点:变化辅助音(上助音)
感知与表现:含变化辅助音(上助音)的视唱
听觉分析:听辨、填充含上助音的旋律片段
……
第四单元 较复杂的旋律与节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