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 也越来越高,新一代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书根据全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方案编写而成,全书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和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 包括第1章和第2章。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Windows 7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以Office 2010为基础介绍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第3,4,5章。 第3章:Word 2010的使用 第4章:Excel 2010的使用 第5章: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使用,重点介绍IE浏览器 的应用,包括第6章。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本教材的编者均为长期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熟悉,在编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融合,凝聚了编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成果。本书理论知识详尽,操作步骤简洁,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社会人们计算机能力学习及提高的培训教材。
《\"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基础教程(文化课)》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1.1计算机发展简介
1.1.2计算机的特点
1.1.3计算机的应用
1.1.4计算机的分类
1.1.5计算机发展趋势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2.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1.2.3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2.4计算机的性能和指标
1.2.5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
1.3计算机中的数制
1.3.1数制的基本概念
1.3.2几种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1.3.3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
1.3.4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4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与编码
1.4.1计算机的编码
1.4.2 ASCII码
1.4.3汉字的编码
1.5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1.5.1计算机指令
1.5.2程序设计语言
1.6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1.6.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6.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6.3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1.6.4计算机使用安全常识
小结
习题
第2章Windows 7操作系统
2.1操作系统
2.1.1操作系统的概述
2.1.2操作系统的作用
2.1.3操作系统的分类
2.1.4操作系统的特性
2.1.5操作系统的功能
2.1.6常用操作系统简介
2.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2.2.1 Windows 7的启动和退出
2.2.2 Wmdows 7的桌面
2.2.3 Windows 7的鼠标和键盘操作
2.3窗口和对话框
2.3.1窗口
2.3.2对话框
2.4 Windows 7的文件管理
2.4.1文件及文件夹
2.4.2浏览计算机的资源
2.4.3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2.5控制面板
2.6其他功能
习题
第3章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
3.1 Word 2010概述
3.1.1Word启动与退出
3.1.2 Word 2010的窗口组成
3.2 Word 2010文档的基本操作
3.2.1视图方式
3.2.2新建空白文档
3.2.3打开文档
3.2.4保存文档
3.2.5关闭文档
3.3Word 2010文档的编辑
3.3.1录入文本
3.3.2选择文本
3.3.3复制文本
3.3.4移动文本
3.3.5删除文本
3.3.6查找和替换文本
3.3.7撤消与恢复
3.4 Word 2010文档排版
3.4.1设置文字格式
3.4.2设置段落格式
3.4.3设置页面格式
3.5Word 2010表格的制作
3.5.1表格的创建操作
3.5.2表格的编辑操作
3.5.3表格的格式化
3.5.4表格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3.6图片与图形
3.6.1图片
3.6.2图形
3.6.3剪贴画
3.6.4SmartArt
3.6.5艺术字
3.6.6文本框
习题
第4章Excel 2010表格处理软件
4.1 Excel 2010概述
4.1.1Excel的启动与退出
4.1.2Excel 2010的工作界面
4.2新建、打开与保存工作簿
4.2.1新建工作簿
4.2.2打开工作簿
4.2.3保存工作簿
4.2.4关闭工作簿
4.3工作表的管理
4.3.1插人工作表
4.3.2重命名工作表
4.3.3切换与选择工作表
4.3.4工作表的移动或复制
4.3.5删除工作表
4.3.6保护工作表
4.3.7隐藏或显示工作表
4.3.8拆分与冻结工作表
4.4输入与编辑数据
4.4.1选择单元格
4.4.2输入数据
4.4.3智能填充
4.4.4利用数据有效性输人数据
4.4.5移动数据
4.4.6复制数据
4.4.7选择性粘贴
4.4.8修改与删除数据
4.4.9查找与替换数据
4.4.10添加单元格批注
4.5编辑行、列与单元格
4.5.1插入行、列与单元格
4.5.2删除行、列或单元格
4.5.3设置行高和列宽
4.5.4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4.5.5隐藏与显示行和列
4.6工作表的美化
4.6.1设置数据格式
4.6.2设置单元格边框
4.6.3设置单元格背景色
4.6.4为工作表设置背景图案
4.6.5设置单元格样式
4.6.6套用表格格式
4.6.7条件格式
4.7打印工作表
4.7.1页面设置
4.7.2设置分页符
4.7.3打印预览
4.7.4打印输出
4.8轻松计算——使用公式和函数
4.8.1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4.8.2公式的复制
4.8.3单元格的引用
4.8.4使用函数
4.8.5使用嵌套函数
4.8.6常用函数的使用
4.9 Excel的数据分析
4.9.1排序
4.9.2数据筛选
4.9.3分类汇总
4.10使用图表
4.10.1创建图表
4.10.2调整图表
4.10.3美化与设计图表
4.11数据透视表
4.11.1创建与编辑透视表
4.11.2查看数据透视表
4.11.3设置透视表样式
4.12数据透视图
4.12.1创建数据透视图
4.12.2美化与设计透视图
习题
第5章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5.1PowerPoint 2010概述
5.1.1PowerPoint 2010的功能
5.1.2PowerPoint 2010的启动与退出
5.1.3 PowerPoint窗口
5.1.4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概念
5.2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5.2.1新建演示文稿
5.2.2保存演示文稿
5.2.3打开演示文稿
5.2.4关闭演示文稿
5.3制作幻灯片
5.3.1开始制作幻灯片
5.3.2插入对象
5.3.3幻灯片的设计
5.3.4幻灯片的审阅
5.3.5制作幻灯片的动画方案
5.4幻灯片的管理(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5.4.1选定幻灯片
5.4.2插入新幻灯片
5.4.3幻灯片的复制
5.4.4幻灯片的移动
5.4.5删除幻灯片
5.4.6改变幻灯片的版式
5.4.7设置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
5.5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印与保存并发送
5.5.1幻灯片放映
5.5.2幻灯片的打印
5.5.3演示文稿的保存并发送
习题
第6章网络应用基础
6.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6.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6.1.2计算机通信基础知识
6.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6.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6.1.6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6.1.7计算机网络的软件
6.1.8网络协议
6.1.9网络安全
6.2Internet的基础知识
6.2.1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6.2.2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6.2.3 Internet协议基础
6.2.4在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设置
6.3 Internet的基本应用
6.3.1 WWW的浏览器及其应用
6.3.2电子邮件及其应用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