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环境政治概念的探究开始,通过对环境政治产生、发展以及演变过程的历史性考察,论证环境与政治的联系过程以及环境政治概念产生的必然性。进一步,本文将根据环境政治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的特点,从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这两个方面,对环境政治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做较为深入的剖析。立足于中国立场,力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国情下,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治行为模式,以及未来理想化的国内环境治理和全球环境治理的理想方向或者说发展途径。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全球公益财产必须进一步并且更深刻地得到人类的认识,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则必须通过全球治理的理论进行规范和引导,这是由全球环境问题的特性所决定的。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①今天,如果用这段话来形容我们面对把当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全球化”时的心境,恐怕也并不为过。早在2000年9月,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千年峰会在评价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时发现,“全球化”是除了“和平”与“贫困”之外,第三个被各国政要频繁提及的词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高歌猛进,它的影响早已渗透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为我们的新时代起名是一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有意思的选择都是不精确的;而精确的选择,却都已经是陈词滥调。”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全球化时代”为当今世界定位,可能比其他一些政治字眼准确得多。
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环境”一词也是此次峰会上被频繁使用的词汇之一。在我们对“全球化”所带来的“难题”进行细分时会发现.环境问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来源于“问题范围的全球化……其作用范围及后果都是跨边界、超国界的,它们的生成也不仅仅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能够解释的,尽管特殊的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可能加剧或减轻全球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其次是解决问题的努力的全球化。……弄得不好,可能危及整个人类共同体的稳定甚至生存。”①国际社会对世界环境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绝不是历史的偶然。人类在20世纪对地球资源进行了彻底的开发,结果使得大气、海洋、土壤、气候、动植物分布等生命圈的主要构成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环境的负担不断加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后代的发展和存续。在过去的20年里,自然科学已经弄清了大部分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因,然而,这并没有帮助国家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取得多大的成果。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因为环境破坏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国家虽然单方面地做出一些应对,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任何问题。为了制止环境的继续恶化,以及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环境,人们开始探寻环境全球治理这一新的出路。正是由于环境问题在国家政治层面的地位日益突出,各个国家也认识到与其零和博弈,不如携手共赢,更加积极地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了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发展,客观上提出环境“全球治理”的必要性。环境全球治理是国家、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目的在于建立起一套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全球规制与制度。“全球治理不仅意味着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国家机构、政府间合作等——制定(或不制定)和维持管理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而且意味着所有其他组织和压力集团——从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动到众多的非政府组织——都追求对跨国规则和权威体系产生影响的目标和对象。很显然,联合国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以及各国政府的活动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因素,但是,它们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梁海峰,男,湖北黄石人,1979年7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专业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2010年开始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现为助理研究员,至今已出版《全球社会和平学》《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译著两部,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
绪论
一、环境政治研究意义
二、环境政治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环境政治的综合解析
第一节 环境问题本质与环境政治概念
一、环境问题的本质
二、环境政治的内涵与延伸
第二节 环境政治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与社会学的结合
二、环境与伦理学的结合
第二章 环境政治的发展历程与理论
第一节 环境政治的阶段特征
一、环境政治产生之前(1968年以前)
二、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转换期(1969-1972年)
三、环境政治的萌芽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1973-1987年)
四、环境政治的成长期(1988-1992年)
五、环境政治的成熟期(1993年至今)
第二节 环境政治理论
一、生存主义——生态极限观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国家安全理论
四、行政理性主义
第三章 环境政治中的政府、政策与民众意识
第一节 政府与政策
第二节 环境政治绿色意识
一、深生态学
二、生态女权主义
三、生物区域主义
四、绿色生活分子
第三节 绿党的起源与新型政治
一、绿党与国内政治
二、案例:东亚近邻——日本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第四章 环境政治的国际途径——环境全球治理
第一节 从全球治理理论出发
一、全球治理是对全球结构性冲突的“技巧性统治”
二、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区域型环境政治——东亚环境治理
一、东亚环境问题
二、东亚环境合作
三、东亚环境治理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第一节 京都议定书
一、京都议定书的背景及概况
二、缔约国会议
第二节 《京都议定书》的缺陷与各国主要分歧点
一、制度缺陷
二、各国主要分歧点
第三节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背景和概括
二、各主要国家或集团分歧点
第六章 中国环境政治实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环境政治渊源
一、中国古代环境文化与科学
二、古代环境与政治的联系
第二节 中国环境政治国内层面——全球化的影响
一、全球化中国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环境行政体系
三、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改革
四、中国环境NG0和市民团体
第三节 中国环境政治国际层面——合作与对抗
一、中国国际环境交往历程
二、中国国际环境政治面临的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