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穗港澳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法律意识、科技观、发展观、婚恋家庭观、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社会信任、组织认同、幸福感等11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比较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穗港澳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差异,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穗港澳青年价值观现状。
前 言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当前,内地与香港关系面临着新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不仅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且在某些方面逐渐获得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某种程度上,港澳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赖中央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合作,内地与港澳地位和关系的变化,对内地与港澳青年人群的影响也不容忽略。宏观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必然会对内地和港澳青年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全球化时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内地青年和港澳青年共享的价值理念,此外,内地和港澳青年均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传统、语言习俗、家庭价值等方面同宗同源;另一方面,“一国两制”的运行使内地和港澳地区在具体的政治体制、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穗港澳青年的价值观,既可以帮助我们跟踪和了解不同政治体制和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价值观的异同,也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三地青年价值观的异同来更好地认识广州、香港和澳门这三座城市。
因此,通过本次专项调查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1)全面客观地记录穗港澳地区青年人群的价值观结构及变迁,为更好地了解三地青年和三座城市提供帮助。穗港澳地区青年在地理区位、文化传统、语言习俗、社会交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在政治体制、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得研究和了解穗港澳地区青年价值观在人生观、事业观、法律观、道德观、科学技术观、婚恋家庭观、信任观、社会观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呈现三地青年价值观的一般状态,也能够为三地青年的价值观比较提供有效信息。在收集和比较三地青年人群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有关三地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群体心态等信息。
(2)对价值观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和不断完善治理体系。青年人群在价值观指引下的个体选择和行动取向,经过汇集、传播和扩散,可以形成整体性的社会潮流和发展态势,这种整体性的社会潮流和发展态势进一步被个体模仿、复制,并广为人知,从而推动社会层面的变革和转型。通过研究和比较穗港澳地区青年人群的价值观现状及发展态势,既可以评估“一国两制”的治理效果,又能够为今后提升中央在港澳地区的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提供经验借鉴。
二 研究对象
青年概念依国家(地区)、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部门管理等因素的差异而呈现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年龄是界定和测量青年概念最直观易行且争议最小的操作化指标。即便如此,究竟采用何种年龄区间来测量和界定青年也存在争议,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4~34岁界定为青年人口(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14~44岁界定为青年人口(1992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将14~24岁界定为青年人口(1998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人口普查时将15~34岁界定为青年人口,共青团的《团章》规定14~28岁为青年人口,中国青年联合会的《青联章程》将18~40岁界定为青年人口,香港、澳门和台湾将10~24岁界定为青年人口。
为了更好地调和国际组织定义、中国内地实际和港澳地区现实的差异,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呈现穗港澳地区青年的当下面貌,更好地进行三地青年的区域性比较。本课题以年龄作为界定三地青年的基本依据,在年龄区间上采用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的界定方式,将穗港澳地区年龄介于15和34岁的人口纳入本次课题的研究范畴。
具体的调查对象选定过程中,我们将研究对象区分为三大群体,分别是中学生(指高中、中职、中专等中学青年)、大学生(含专科、高职、本科、研究生等高校青年)、在职青年(目前完成学历教育且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社会青年)。
三 研究概念
价值观作为本课题的主要概念,其界定主要参考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定义。作为一个应用性概念,价值观既受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也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宗教文化的族群,其对价值观的界定必然不同。
从价值观的内涵来看,价值观指信仰、激励、评价、判断和准则等内容。价值观不仅是与情感紧紧相扣的信仰,也是与人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相关的激励机制;价值观作为人们区分是与非、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等原则性的观念系统,通常充满情感,并为人的合法性行为提供指导;价值观超越了特定的行为、物体和局面,其作为一种标准指导人们对行为、政治、种族、经济等事物的选择和评价;并且,价值观会随环境改变合适目标,能够转移重心,作为生活中引导人们的准则。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价值观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引导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在推动社会更新和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相匹配的“现代性”成为价值观的主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这种经济主导型的价值观,期望透过“经济增长”、“技术干预”等方式解决地区发展差异、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和环境破坏等各种社会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单纯利用经济发展无法解决第三世界的人口过度增长问题,也不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问题,民众关注的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而不仅仅是GDP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单纯的经济发展并非使所有人获益、民众的关注焦点和中心出现了转移和分化等问题开始出现,这种指向非经济目标的观念统称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可见,价值观的外延,既包括看待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现代性”价值观,也包括个体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四 抽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配额抽样的方式,在穗港澳地区共调查2400份样本。样本计划配额如下:广州地区发放问卷1000份,香港发放问卷800份,澳门发放问卷600份,合计2400份。
首先按照穗港澳地区15~34岁人口规模进行调查样本配额,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广州市共有15~34岁人口5521104人,香港2028974人,澳门177639人,穗港澳三地15~34岁人口合计为7727717人,广州占比为71.45%,香港占比为26.26%,澳门占比为2.29%。因此,按照穗港澳三地15~34岁人口占比情况进行配额,广州青年样本为1715份,香港为630份,澳门为55份(见表1)。
此外,穗港澳三地按照15~34岁人口总量中学生样本比例和在职劳动人口比例进行配额,具体如表2所示。
因此,根据表1和表2 的计算情况,可以得出表3结论。
最后,考虑到时间、经费、研究人群等特征,最后抽取样本时在计算样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折中。在人口比例配额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广州地区发放问卷1000份问卷,其中在职青年500份、大学生300份、中学生200份;香港发放问卷800份问卷,其中在职青年400份、大学生200份、中学生200份;澳门发放问卷600份问卷,其中在职青年300份、大学生150份、中学生150份。
五 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研究于2015年6月开始,由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地合作开展,具体承担机构为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和澳门基督教青年会。三个区域内按中学生、大学生和在职社会青年三大群体配额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
“穗港澳青年价值观研究”课题组
2016年6月
张强,男,1960年出生,河北平山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副教授。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2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起任共青团石家庄市委任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1990年起任原广州大学办公室副主任、维修工程技术学部党支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起任合并后的广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组织部部长;2005年起任广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2年11月至今任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第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委员,曾获“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孙柱,男,湖北蕲春人,现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副书记、党组成员。200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汉族,工程硕士。2001年7月至2008年5月,历任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副班主任,校团委书记;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历任共青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副书记、书记(其间: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挂任梅州市大埔县团县委副书记;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兼任越秀区创建办宣传活动组组长;2010年至2011年任信宜市钱排镇北内村扶贫开发“双到”驻村干部并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兼任区扶贫开发“双到”办副主任);2012年7月至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副书记、党组成员(其间:2013年7月起兼任广州市驻湛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队队长)。第十一届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涂成林,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发展研究院院长。1978年起,先后进入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5年进入中共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工作。199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1993年获评聘为副研究员,1998年获评聘为研究员。1992年担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科研开发处副处长。1993-2002年任《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2003-2010年任软科学研究所所长。2010年6月调入广州大学,担任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广东省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政策、文化软实力以及西方哲学、唯物史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邱服兵,男,湖北荆州人。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市团校校长、广州市志愿者学院院长、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青年探索杂志社社长。曾任广钢集团团委书记、炼铁厂党总支书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涂敏霞,女,广州市团校副校长,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青年探索》杂志主编。目前担任广州市青年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广东省社会学研究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青年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现状、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工作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参与、主持国家重点课题、省市级课题20多项及跨地区比较研究课题近20项,参与组织、策划广州“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研讨会七届。
Ⅰ 总报告
1 广州青年价值观研究【沈 杰 谷 楠】/001
Ⅱ 专题报告
2 穗港澳青年的发展观研究【邓智平 赵道静】/017
3 穗港澳青年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研究【刘 念】/041
4 穗港澳青年人生价值观研究【涂敏霞 刘艺非】/066
5 穗港澳青年科技观研究【谭丽华 周理艺】/096
6 穗港澳青年对社会团体的组织认同研究【巫长林】/124
7 穗港澳青年性别关系与代际认知研究【李超海】/149
8 穗港澳青年社会信任状况研究【涂敏霞 藕 园 李 醒】/170
9 穗港澳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研究【吴冬华】/192
10 穗港澳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孙 慧】/214
11 穗港澳青年婚恋家庭观研究【刘梦琴 陆 峥】/240
12 穗港澳青年幸福感研究【刘思贤】/257
13 后 记/292
Abstract/294
Contents/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