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机器灵魂”与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家庭
定 价:89 元
丛书名: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
- 作者:高岩 著
- 出版时间:2014/10/1
- ISBN:9787509765005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206.2
- 页码:30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家庭正经历着种种前所未有的变迁。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新兴大众媒体,手机媒体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如何理解新媒体对正经历着现代化冲击而发生结构剧变的农村家庭单元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新的技术来调节家庭内部、家族内部乃至整个农村与现代社会的传播,使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传播学者关切的问题。希望《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机器灵魂”与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家庭》能够对此有所启发。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954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工程师哈罗德?奥斯班就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以下预言:
我们可以说,最终,无论婴儿在任何时候、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出生,他将会在刚出生的那一刻,得到一个终生的电话号码。等到他会说话的时候,他就能获得一个像手表一样的装置,一面有十个小按钮,另一面有一个屏幕。用这个设备,他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他想对话的人进行通话。他可以拿出设备,键入朋友的号码。然后把设备翻到另一面,就能听到他朋友的声音并且从屏幕看到他朋友的脸——彩色的、三维的脸。如果某一天,他呼叫朋友而无法看到朋友的脸、无法听到朋友的声音,那么他就知道,那位朋友去世了。
这种奥威尔式的预言充满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技术的敬畏——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都毫无隐私,被这个手表一样的通信工具伴随终生、控制终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奥斯班对技术的敬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1947年,美国新泽西贝尔实验室中,工程师约翰·巴丁、沃特·巴莱特恩和威廉?沙科力的晶体管研究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晶体管大大减小了各种电子设备的尺寸,降低了其功率需求,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得当时的工程师兴奋而又忐忑地憧憬着晶体管技术能带来的所有可能性。
60多年后的今天,奥斯班预言中“通信手表”的绝大部分功能都由手机来实现了。此外,现代手机还有照相、音乐、视频等更多功能。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奥斯班对个人通信技术发展会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了预测。当然,他不可能想象到手机这项新兴传播技术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影响。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传播手段的发达、文化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生于乡土、长于乡土的人,不再安于传统农村生活而涌入城市。但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这些农民是商业性报告中“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最后一个蓝海市场”,是政府工作规划中新农村建设重点民心工程“村村通”的受益对象。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的手机拥有率已经从2008年的70%增加到2011年初的90%。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家庭正在经历着种种前所未有的变迁,手机这项新兴的传播技术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衡量、评价手机对个人、群体、社会的影响?
手机出现之前,传播学学者研究了人际传播、一点对多点的大众媒体传播以及基于个人电脑的人机互动传播。手机媒体的出现,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挑战。
著名新媒体研究者詹姆斯·卡兹创造了“机器灵魂”这一名词,希望该词成为一个桥梁性的词语,贯穿有关手机的人类使用和影响研究。“机器灵魂”的原文是“apparatgeist”,其中“apparat”,来自英文单词“apparatus”,意为“仪器、装置”,在《美国传统词典》中的意思是“为了某个目的,比如工作,所需要的物质”,另一个意思是“执行特定功能或完成某一任务所用到的方法总和”。在这里,卡兹将“apparat”与小机件联系起来,指手机媒体的技术性、功能性方面。
“geist”来自德语,表示精神或理智。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geist”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它不是指人的大脑或心理活动,而是指超越经验个体的实体。卡兹用此词来强调手机的个人化方面。
这一后缀还能将手机媒体与黑格尔的历史运动观点联系起来。卡兹提及了这一方面,但是并没有给予强调。《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机器灵魂”与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家庭》希望通过将手机与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突出这一观点。黑格尔认为,历史上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种潜在的推动力,在它理想化的表达中达到顶点;就像秋天的树木,落下叶子,到了春天再得到新生,历史原动力会衰退、复原,并在另一个时代重现。因此他认为,存在一种历史的潜在灵魂,或曰精神。笔者偏向于将其翻译为“灵魂”而非“精神”,以强调手机的人格性。笔者希望在《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机器灵魂”与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家庭》中不仅仅强调手机的精神性方面,还强调个人传播技术带来的是递增的、不可预知的历史性变化。
《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机器灵魂”与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家庭》借用了卡兹的“机器灵魂”理念,将目光投射到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选择了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羊村,试图理解手机对中国农村的农民、每个农民所处的家庭,以及家庭所处的家族甚至整个农村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的影响。
高岩,女,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为传播学,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同年到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至今。
绪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手机·家庭·羊村家庭和羊村手机
一 手机总体发展历程
二 从角色来定义家庭
三 羊村的家庭和羊村的手机
第二章 手机与羊村人的恋爱和择偶
一 羊村三代人的择偶
二 手机与羊村人恋爱的三个阶段
三 手机与被延长的关系终止感
第三章 手机与夫妻互动
一 手机与夫妻系统适应性
二 手机与夫妻系统凝聚力
第四章 手机与亲子互动
一 羊村家庭的父母
二 羊村家庭的子女
三 手机与亲子传播
四 我家添了“新成员”:农村小学生眼里的手机
五 手机与“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培育
第五章 手机与家族故事
一 羊村四个版本的族谱
二 手机带来家族故事讲述的变化
三 手机、家族故事、家族认同
第六章 手机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
一 政治、商业议程中的农村手机
二 手机与农村个人主义
三 手机与村民的异化
四 手机犯罪:现代农村社会病理
五 手机与农民的现代政治参与
六 手机与农村新媒体文化:现代农民的公民理性
结语
附录
附录1 57个羊村家庭的手机使用情况
附录2 2011年4月4、6、8、10日44位村民的通话次数
附录3 18位羊村村民的客户账单
附录4 被访村民个人情况简介
附录5 六合彩投注日收数者通话记录统计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