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智能电脑和手机的功能有多眼花缭乱,孩子们都需要有一些安全的学习空间来开展学习,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以及适应从家庭生活到成年社会环境的转变。如果一味教导学生服从命令、循规蹈矩,当学生走出校门时就难以应对愈加复杂、日渐相互依赖的世界。因此,教育者和父母的心智模式对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人们如何学习的认知不断升级,也带来了诸多教育问题。如果智商测试并不能衡量人的学习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评估方式能做到呢?在开发孩子们的能力方面, 哪些创新模式和学习风格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对于成年人的能力开发来说,又该如何?教师的学习风格对于课堂上的沟通障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殊教育需要考虑哪些重要问题?
《第五项修炼:知行学校(全2册)》为当今教育中的困境和压力提供了应对方法和案例,并经由诸多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验证、总结和修订,提出了创造优质教育的法则,让学校和家庭教育充满生机、富有创造力。一个注重学习行动的社会,要将其资源集中投入到对学习者发展过程起塑造作用的各种组织当中,这样的学习型组织是社会持续变革、成长的孵化器。
创造优质教育的法则——在组织中学习
新时代教育者的修炼指南
为教育者,父母提供全新教育能力和创新思维
2017年第五项修炼系列中文版序
自《第五项修炼》中文版出版至今10 年间,中国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亦然。中国不再以追赶西方作为驱动力——在许多方面,中国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了。尽管中国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但目前已有约4 亿人属于“中产”,物质生活水平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提升,这在人类历史上未有。
不过,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自身文化的困惑。拥有如此深厚、绵长,历经5000 多年文化滋养的国家为数甚少。然而,消费主义的理念已经逐步影响了这个社会。鉴于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设想再经过一两代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或将仅仅是一个局限于书籍、电视剧等大众媒体的浪漫主题。这很像当今的美国人还可以观看一些有关“老西部”的电影,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那已经是一个永远逝去的时代。
此类深层文化动荡也可以生成新的机缘。以“中国文化是这个世界上至高无上的文化,并将永远如此”这种简单假设为基础的文化自满言论已经日渐失去影响,取而代之的是超越迷信,超越过去由殖民占领和后来的消费主义塑造而成的种种扭曲观念,进而更深入、真诚地关注中国文化的种种根本。
我自己对于这种觉醒有切身体会。我有幸成为南怀瑾大师的学生长达十年,近年来,我遇到的许多中国人希望探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尽管《第五项修炼》系列和相关书籍显然在西方有其历史成因,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些书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某种门径,开启了他们对于管理和领导力的人本认知,开启了他们对于不同组织针对培育超越效率和利润的福祉做出承诺时,存在何种可能的人本认知。
随着中国以主导者的身份逐步登上全球舞台,对于中国文化自身的认知进行这样的深度探寻尤为重要。中国如何以一个政治主导者的角色呈现自己呢?所有现代工业国家的种种政策都存在同样的局限:以牺牲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各种进步为代价,执迷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沉迷于那些在政治上将我们相互隔离的“民族—国家”的人为边界——即便对那些与我们分享共同利益的人们来说也是如此。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采取行动,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尽管外界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自2009 年启动的历史性碳减排承诺起,中国就已将自身投入到一条转型的道路:终止并逆转温室气体排放的灾难性增长。不过,这些承诺之前在西方几乎无人知晓。我对此有所了解,是因为在我做过的一些公开演讲中,我会就此向那些在这个领域中博学多闻的听众们提问,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国在2009 年已经做出的这些承诺。
随着历史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2015 年在巴黎签订,情况开始变化了。此时,那些与联合国这项议程有密切关系的人们意识到,地缘政治之风已经变换了方向。 他们认识到,无论其他国家做了什么,如果不是中国已经做出了承诺并持续前行,巴黎协定的签订根本不会发生。实际上,当时多数在巴黎参会的人都认为,奥巴马总统做出的承诺不大可能获得国会批准,而特朗普总统在2017 年便戏剧性地宣布退出这项协定。虽然还远不够理想,但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做出的变革承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就是足够的保证:我们在减缓并逐渐逆转全球气候方面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围绕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力量转变既具象征意义,又有实际影响。实际上,各个国家都被要求优先考虑长期的未来,而非各种短期的经济措施,各个国家也被要求以评价经济健康同等重要的程度来评价自然环境的健康,同时要认识到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它们还被要求以全球社群的形态合作努力,因为任何单一国家的行动——包括中国的行动在内,都是远远不够的。它们被要求真诚地对待科学,即便这样做会挑战以往那些被奉为神圣的、“一切照常”的信念,比如,只关注GDP增长,而忽视社会和环境健康的指标。
这些都是领导力文化的改变,并非仅是其策略或手段的改变。而且我相信,恰恰就是在这个领域,而非其他领域,中国的觉醒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几百年来,西方模式奉行的道德与伦理的理想,与“一切照常”的实际做法近乎背道而驰。然而,我相信,中国传统智慧的觉醒与对一种新型全球领导力的需求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良性循环。
南怀瑾大师过去几十年的努力,着重于帮助中国人领悟儒学传统的精神基础,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学问融会贯通。他以为,在过去500年里,这种领悟大都遗失了,但在今天却迫切需要。比如,他在《原本大学微言》中的诠释中指出,《大学》是一部以“领导力形成发展的七证反思空间”(知、止、静、定、安、虑、得)为根基的领导力培育手册。领导力并非来自企图心或是源自地位的威权,而是来自于一个人一生专注培育自己的深入倾听能力:既倾听当下,又倾听若隐若现的未来,以及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无论是财富、权力,还是奉承等自我关注或他人的不良影响中释放出来。领导人需要培育孟子所说的“不动心”,继而形成明晰的愿景。他们要有诚信,才能因此而建构服务于更为远大目标的真诚协作。他们要成为罗伯特?格林里夫所说的“仆人领导”,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福祉服务。超越“一切如常”的领导力需要智慧,并非只需要情感。我相信,
如前述例子所示,我们所需要的智慧须来自于重振全球各地的智慧传统,来自于展示这些智慧与我们今天所处困局的相关和相适。虽然这一行动超出了中国自身的范围,但如果不是中国带动这个进程,我看不出谁还会有这个力量。
南怀瑾大师在他生前的一批著述中指出,自黄帝起,教化——教以成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能够在今天全球化商业中有效竞争并成长的企业,要拥抱一种对于学习的真实承诺——通过培育人去培育一家企业。工作场所的人本价值观不应只是口号,还须植根于培育个人、培育包容性团队文化的不息进程之中。相比之下,基于家长控制的碎片式工作文化的衰败,在政府和社会领域及商业中比比皆是,因为这些组织没有能力持续学习,没有能力适应今天变幻无常的世界。组织中各个层级对于学习的这种深层次、全身心的承诺,一直以来就是各种学习型组织的标志特征,恰如持续评估我们共同为更大整体做出贡献的状态是系统思考的核心。
因此,在中国这个转折的时刻,《第五项修炼》系列再版,我希望通过汲取往昔的智慧,为应对今天种种罕见难题尽微薄之力。张载(1020—1077)在经典著作《西铭》中的文字就描述了一个全球领导力世界:“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彼得?圣吉
2017 年7 月28 日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学习型组织学会(SoL)索奥中国的创始人。被《商业周刊》评为十大有影响力的管理学人物,被称为“学习型组织之父”。
[美]内尔达?坎布隆—麦凯布(Nelda Cambron-McCabe)
迈阿密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和教育领导力系的教授,教育法协会和美国教育财务协会的主席。
[美] 提摩西?卢卡斯(Timothy Lucas)
威克斯大学讲师,从事公立教育领域40余年,专注五项修炼的课程开发。
[美]布赖恩?史密斯(Bryan Smith)
“创新伙伴”公司高级合伙人,咨询师,专注于战略、愿景规划和学习型组织。
[美]加尼斯?达顿(Janis Dutton)
教育咨询师、社区活动家,《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合著者。
[美]阿特?克莱纳(Art Kleiner)
教育家、作家,著有《异端时代》,《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合著者。
上册
2017 年第五项修炼系列中文版序 / / V
第一部分 出发
第1 章 开学指南 / / 003
1. 难忘的一刻 / / 003
2. 何谓知行学校 / / 006
3. 教育愿景驱动学习行动 / / 034
4. 如何阅读本书 / / 039
5. 工业时代的教育系统 / / 043
第2 章 新时代教育者的五项修炼入门 / / 101
1. 创造组织学习和优质教育的环境 / / 101
2. 自我超越 / / 109
3. 共同愿景 / / 124
4. 心智模式 / / 141
5. 团队学习 / / 166
6. 系统思考 / / 178
7. 你是否比温度控制器更聪明? / / 216
第二部分 课堂
第3 章 打开优质课堂的大门 / / 227
1. 设计学习环境 / / 227
2. 创建一个知行课堂 / / 234
3.“ 合法、安全,还是你想要学的东西” / / 243
第4 章 看见学习的人 / / 253
1. 孩子的尊严 / / 254
2. 让学习者显现出来 / / 265
3. 超越荒诞——帮助学生克服残疾和日常生活障碍的“完
整系统”方法 / / 273
4. 从缺陷到天赋,我们一起跳舞 / / 282
5. 你们正在发出什么信号?——我们对孩子使用的语言蕴
含哪些信息? / / 296
第5 章 实践 / / 303
1. 创造过程关键点:结构性张力 / / 303
2. 在课堂上共享愿景 / / 313
3. 作业这个魔兽 / / 315
4. 把评估作为学习的手段 / / 321
5. 教育质量评估与问责 / / 338
6. 智能行为 / / 349
7. 知识与权力:为了社会公平的教育 / / 365
第6 章 富有成效的谈话 / / 378
1. 破冰发言 / / 378
2. 开课第一天 / / 380
3. 重建家长会的框架 / / 383
4.“ 别吃那块比萨……” / / 387
第7 章 课堂上的系统思考 / / 393
1. 为了长远目标的系统思考 / / 394
2. 教学者的系统思考指南 / / 403
3. 环境与参与 / / 428
4. 陷阱与技能 / / 436
5. 学会把“不同的点”连起来 441
下册
第三部分 学校
第8 章 走进学校 / / 003
1. 创建知行学校 / / 003
2. 教书育人作为一种道德追求 / / 018
第9 章 学校的愿景 / / 034
1. 给你们的学校一个共享愿景 / / 034
2. 重塑教育领导力 / / 048
第10 章 学校系统现状 / / 061
1. 预先发生的不确定性 / / 061
2. 一个19 000 美元的问题 / / 075
3. 强者愈强 / / 079
4. 转移负担 / / 084
5. 高中游戏规则 / / 091
6. 青年领袖论坛 / / 104
第11 章 告别“快餐式”教育发展 / / 116
1. 不再需要“快餐式员工发展” / / 116
2. 认知研究小组 / / 128
3. 学习教学 / / 134
第12 章 教育领导力 / / 141
1. 超越“校长做得对”模式的教育领导力 / / 141
2. 同事伙伴 / / 150
3. 从“独行侠”到学习带头人:一位学监的旅程 / / 160
4. 没有“废品”孩子 / / 168
5. 创建核心学习团队 / / 186
6.“ 你不能这样做!” / / 203
第四部分 社区
第13 章 走进社区 / / 209
1. 培育知行社区 / / 209
第14 章 自我认知 / / 219
1. 评价社区里的强弱关系 / / 219
2.“表达是走出压迫的第一步” / / 225
3. 在谈话中恢复公民意识 / / 234
4. 在全国范围内共享一个愿景 / / 245
第15 章 建立联系 / / 251
1. 家长之间的联系 / / 251
2.“莱茵河上”实习项目 / / 260
3.“系统思考的篮球教练” / / 271
4. 改善商业与教育的伙伴关系 / / 276
第16 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 / / 294
1. 造雨者 / / 294
2. 公众参与 / / 304
3. 扩展愿景,面对当下 / / 317
4. 要由一个孩子来带动一个村庄成长 / / 320
5. 公地悲剧 / / 333
6. 孩子们成为领导者 / / 338
7. 你如何知道自己的组织正在学习? / / 351
8. 系统公民 / / 354
第17 章 结 语 / / 385
1. 致 谢 / / 385
译后记 / /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