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信息繁杂、众说纷纭,要做个洞悉规律和趋势的明白人,掌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美国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早在20世纪就发现,经济学中充斥着影响人们决策的谬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才能不被误导。整个经济学可以简化为一堂课,即关注整体而非个人或局部的利益。
《一课经济学》是一堂由浅入深的入门课,涉及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公共建设工程、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低工资、房租管制、储蓄和通货膨胀。作者认为,那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论和学说,比如:多难兴邦,机器抢走了就业,提高关税能保护民族产业,制定*低工资标准能保护穷人,政府应该管制房租……其实都是片面而浅显的认知。这堂课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方式:
1.人们要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要关注某个经济行为的长远而非即时效应;
2.判断一个经济计划是否可行,要考略其对所有而非特殊群体的影响。
《一课经济学》呈现了不同经济学家对于政策、制度、法律、道德和人性的不同思考逻辑。经济学很复杂,但经济学思维是人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拥有思考和鉴别的智慧,我们才能纠正思维的认知偏差,看清世间真相。
长销70年、再版41次,永不过时的经济学经典。《一课经济学》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被译成8种语言,在全球销售百万册。其中所探讨的公共建设工程、*低工资、进出口、房租管制、价格体系等经济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性。
? 备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师赞誉。弗里德曼称之为“经典”,哈耶克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这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
? 罗辑思维重点推荐的经济学入门读物。罗辑思维曾长文推荐过,2016年定制版的《一课经济学》销量达到10万册。
? 被誉为“每个国会议员的必读书”“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
? 26堂课,掌握经济思维,看透世间真相。《一课经济学》就不同话题分成26个章节,每章短小精悍,论证有力,让不了解经济学思维的读者能毫不费力地弄明白其中的逻辑。
新版序
本书第一版于1946年推出,先后已有8种语言译本,也出版了多种平装本。1961年版平装本新增一章内容,探讨房租管制问题(第一版并未专门探讨该问题,仅在政府价格调控部分笼统提及),并更新了部分统计数字和参考资料。
除此之外,在本次新版之前未做其他改动,主要是我认为没有改动的必要。本书是为了强调一般性经济学原理,强调忽视这些原理会受到的惩罚,而不是去探讨某项法律的危害。我的例证以美国经验为主,但我所谴责的政府干预行为已然国际化,以至于许多外国读者会觉得我好像是在描述他们本国的经济政策。
然而,时隔32年,在我看来,是该对这本书进行大规模修订了。除了全面更新案例和统计数字以外,我还重写了房租管制那一章。1961年版的内容明显不足,因此我新增了最后一章——“30年后的这一课”,以说明为什么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亟需这一课。
亨利·黑兹利特
于康涅狄格州,威尔顿镇
1978年6月
第一版序
本书分析了一些极为盛行的、几乎已成为新正统观念的经济谬论。阻止这些谬论成为正统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其本身的自相矛盾。这使得接受相同前提的人们分化出上百个不同的“学派”,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诸事不可能一直错下去。各学派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一方比另一方更早从虚假前提造成的荒谬中清醒,并且在清醒那一刻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表现,要么无意间摒弃了错误的前提,要么接受这些前提所导致的不那么怪异或令人不安的结论。
然而,当今主要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经济谬论的影响,有的政策甚至完全被经济谬论所左右。或许理解经济学的最快、最可靠的途径是剖析这些谬误,尤其是那些导致谬误的根本性错误。这就是本书的设想,也是略显狂妄和挑衅的书名之缘起。
因此,本书主要是在做阐释。其中涉及的所有主要观点并非本书原创。本书在于揭示那些所谓精妙的创新和进展实际上只是复活了旧时谬误,进而印证“忘却历史意味着重蹈覆辙”这句格言。
我想本书可以毫不脸红地自称为“古典”、“传统”和“正统”。这些修饰语正是我所要剖析的那些诡辩思维的持有者们想否定的。但是旨在探求尽可能多的真理的学生不会被这些形容词吓住。他们不会永远都在寻求经济学思想的革命或“全新开始”。当然,他们对新老想法都乐于接受;但他们愿意放下浮躁或表现欲,去追寻新奇和原创。莫里斯·科恩(Morris R. Cohen)说过:“如果我们认为能够推翻以前所有思想家的理论,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希望自己的作品对他人有任何实际价值。”
由于这是一本自由发挥的阐释性著作,我没有对他人的观点一一致谢(除了个别脚注和引用),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家们耕耘的领域里著述,这一点不可避免。不过,有三位著作者对我的帮助尤其大,我必须特别感谢。在本书论点所依凭的阐释框架方面,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约一个世纪前发表的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Ce qu’on voit et ce qu’on ne voit pas)。实际上,本书可以说是巴斯夏那本小册子所用方法的现代化、延伸和概括。其次,我要感谢菲利普·威克斯蒂德(Philip Wicksteed),尤其是谈工资的章节和最后的概要,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常识》(The Common Sense of Political Economy)。我还要感谢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感谢他的著作对这本入门级论述的所有帮助,具体来说,我最要感谢的是他对货币通胀扩散过程的方式所做的说明。
分析谬论时,我觉得与其指名道姓,不如分析其缘由。若要指名道姓,就得公平对待每一位被批评的著作者,准确引用其著述,考虑他所强调的重点、他所提出的限定条件、他的语义模糊或前后矛盾之处等。因此,我希望没有人会因为书中未出现卡尔·马克思(karlMarx)、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道格拉斯少校(Major Douglas)、凯恩斯勋爵(Lord Keynes)、阿尔文·汉森教授(Alvin Hansen)等人的名字而感到失望。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揭露某著作者所犯下的具体错误,而在于揭露那些最常见、最普遍、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学谬误。谬论一旦流行开来,就无从追究始作俑者。最应该为散播这些谬论负责的著作者,其言论的细微差异或晦涩之处已无迹可寻。学说一旦简化,那些可能隐藏在一堆限定条件、歧义或数学方程式中的诡辩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不希望因为以自己的方式所呈现出的风靡的学说与凯恩斯勋爵或者其他作者的学说不完全一致而被指责有失偏颇。本书感兴趣的正是那些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集团所持的信条,以及政府行动所依据的信条,而不是这些信条的历史渊源。
最后,书中极少引用统计数字,望读者见谅。在谈及关税、限价、通货膨胀,以及对煤炭、橡胶、棉花等商品进行管制所产生的影响时,若都用统计数字来加以佐证,势必会导致本书篇幅大增,超出预先的设想。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士,我非常清楚统计数字的更新频率有多快。我建议对特定经济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看一看当下对这些问题“切合实际”的讨论以及相关统计文件:读者会发觉,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去正确解读统计数字并不难。
本书力求简明,在足够准确的同时尽量不囿于技术性细节,以便使还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同样能充分理解。
本书的内容是一个整体,不过有三章内容先前曾独立发表。感谢《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新领袖》(New Leader)授权本书重刊这些内容。感谢冯·米塞斯教授校阅书稿,并提出有益建议。当然对于书中表达的各种看法,其责任完全由我本人承担。
亨利·黑兹利特
于纽约
1946年3月25日
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
1894.11.28—1993.07.09
? 美国20世纪知名经济专栏作家,曾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撰写商业和经济方面的文章。《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杰出的经济新闻人”。
?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引导数百万读者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传播自由经济理念,影响力极为深远。
?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本重要著作,自1946年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译成8种语言,全球销量百万。作者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他重要著作包括《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