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8 元
丛书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民币竞争力测度定标与政策安排研究”
- 作者:于学伟 著
- 出版时间:2017/6/1
- ISBN:9787514177299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20.3
- 页码:2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是在作者于学伟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共分10章,一、二章界定了货币竞争力的研究范畴和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分析了不同层次货币竞争力的形成原因,首先是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间的竞争;其次单一国际货币间的竞争;再次,单一国际货币与区域货币间的竞争。《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第六章在阐述人民币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地区)货币竞争力的强弱,尤其是人民币与日元的竞争与合作。第七、八、九章分别从金融结构、金融风险和离岸金融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民币国际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章既是全文的总结篇,又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思路梳理,主要从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竞争力的测度定标体系、提升人民币竞争力的政策安排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研究思路。
货币是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不同货币间的竞争过程及其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国际货币秩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发展壮大,物物交换时期的实物性货币形式,逐渐演变进化为贵金属货币以及后来纸币制度下的信用货币;由于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也应运而生。最初行使交换媒介功能的货币,从少量使用发展为大量流通,其作用也逐步加强。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存在于一国领土范围之内,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国与国之间各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货币的交易手段、价值储藏等基本职能也突破了国家疆界,各国货币出现了少量的跨境流通,随着其规模扩大货币逐步具有了国际购买力,少数货币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其辐射力得到空前提升,个别国家甚至放弃本国货币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势货币。于是,一部分国家主权货币升级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集团的成员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其余国家货币则组成了非国际货币集团,其中一些领土货币随着竞争力上升而过渡到国际货币。由于国际货币的对外输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发行国不仅可以掌控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同时也影响着国际货币输入国的货币政策或经济活动,甚至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此,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更替,各阶段充满了不同主权国家间的冲突和协调,以及竞争和合作,主权货币间的竞争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用各种经济政策以达到鼓励出口、防范金融风险、减少储备损失等目的,其中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主要采用降息、增发国债等方式)直接影响到各国货币价值的稳定,各国主权货币的势力范围(尤其是领先国际货币)在这轮金融危机后产生较大调整,其实力转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货币竞争一时又成为各国货币当局、理论界、实务界等各领域的热点话题。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固然成为争论焦点,针对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国际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货币影响力是否遭受)中击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而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是否能够加快,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内容和课题成果修订而成的。作者博士论文的研究选取了货币需求这一视角,提出以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探讨为落脚点,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出发,结合历史主权货币竞争的示例,为我国货币当局针对人民币影响力提升的举措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恰当的政策确保人民币区域化到国际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确保人民币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全书第1、第2章首先界定了研究范畴,即一国货币竞争力的形成是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地理和历史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合力的结果,这也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货币竞争力从广义的角度可以定义为:以货币需求偏好变化为表现,由货币需求动机决定的货币势力范围的辐射力。由于政治、军事、历史事件等因素难以量化,本书只能限于经济和金融层面的探讨,地理因素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因之一,却与经济和金融因素的分析方法差异过大,因此本书中涉及政治和地理等因素的分析仅限于定性讨论不作有针对性的定量验证,而将这类因素均归于随机扰动项中。以货币竞争力的狭义概念作为研究前提,即一国货币超出领土货币范畴进行跨境计价结算、交易、储藏的能力,从需求的视角分析了货币竞争的背后推动力,各微观经济主体出于理性选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持币收益的动机,在不同货币间进行选择。
于学伟,1980年生,天津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美国Cal State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人,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人。近期一直致力于货币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主持完成局级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于《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问题》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 文献回顾
1.4 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2章 货币竞争力研究理论基础
2.1 货币功能、货币需求理论研究
2.2 货币选择理论研究
2.3 货币替代理论研究及其比较
第3章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竞争——拉丁关洲国家“美元化”的度量
3.1 货币竞争与“美元化”现象
3.2 官方美元化和非官方美元化
3.3 “美元化”的兴起及其成因分析
3.4 拉丁美洲国家“美元化”的度量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货币间的竞争——美元取代英镑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4.1 英镑霸权地位的衰落及美元的崛起
4.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的建立
4.3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动摇与巩固
4.4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对美元霸权的挑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货币与领先国际货币的竞争——欧元与美元国际竞争力对比
5.1 欧元产生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5.2 美元本位体系下欧元诞生的现实条件
5.3 欧元与美元国际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5.4 衡量国际货币竞争力的一般指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衡量
6.1 实现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
6.2 实现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障碍
6.3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实证检验
6.4 人民币区域竞争力向国际竞争力的过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民币竞争力与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
7.1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与中国金融结构相关性分析
7.2 中国金融结构现状分析
7.3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人民币竞争力与金融风险管理
8.1 货币国际化与金融风险管理
8.2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8.3 货币国际化金融风险类型分析
8.4 货币国际化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8.5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评估及实证分析
8.6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金融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人民币竞争力与离岸金融市场
9.1 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产生
9.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和风险控制
9.3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
9.4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与离岸金融的相关性研究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研究展望
10.1 人民币区域化的实现机制研究
10.2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定标研究
10.3 人民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安排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