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用处极多,简单说来,一是表情达意,二是记载人类生活的过去经验,三是教育的工具,四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唯一媒介物。
这四条所举固然不差,然而还有一件重要的功用必须举出,就是“训练思想的作用”。这并不是每一种思想必须发为语言、做成文字才算得思想,乃是说,人类运思的时候,必要在脑子里,即思想中枢,经过一番语言文字的组织,构成具体的语句,才可以成为一种明确的思想。……人类的头脑已积有前人极悠久的思想的训练,当他思想的时候,思想中枢构成语句非常之快,仿佛电讯似的,若必待喃喃于口,才成为思想,极钝根的人容或有之,那却不是常态。
在我们看来,语言文字本来是一样的东西,因为出之于口则为语言,把语言笔之于书即为文字。然而,语言与文字之分离又是历史的事实。
…………
语体文就是白话文,即用大众的语言很自然地写出来的文字。语言文字是训练思想的必要工具,也就是我们要学习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之一。因此,要使我们的思想分外明晰,分外有条理、成系统,那就必须练习语言文字,常说、常写,所谓口到、心到。这是一。
语体文现在自然大多数民众都采用了,似乎无须再多说,然不久以前,政府教育当局还有命令全国学校注重文言文的企图,后经多数学者力争,教育部才通令各校采用语体文做教授国文的材料,学生应用语体文作文。但是政府及公共机关方面所用的文字,还是“‘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的“等因奉此”的文字。青年人为将来升官发财谋饭碗计,仍有被迫而注重文言文的危机伏在里面,不可不注意。这是二。
或许还有不长进的青年,受古老腐败的家庭教育所熏染,以为专用白话作文,不用文言文作文,久而久之,中国的典章国故、制度文物,即中国固有的文化岂不是要被人遗忘,淹没于无何有之乡了吗?这却不然。作文是一事,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各社会的文化又是一事。现在各种历史、社会科学及考古学、地质学、人种学都正在发展,中国青年学者若果利用之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一定会发现无数宝藏,解决许多历史上、社会上以及哲学上历久莫决的疑难问题,这些疑难绝不是徒拘守汉学家的述学方法、徒拘文牵义的方法所能解决的。所以我们现在应当把这两件事分开。
(1)用白话作文。
(2)用近代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各种文化,整理所谓“国故”并解决“国故”派(胡适、顾颉刚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三。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起源与进化 …………………………001
??? 第一节?语言文字的起源 ………………………001
??? 第二节?语言文字的功用与其进化 ……………006
第二章? 语体文与文言文 …………………………………012
??? 第一节?语体文与文言文的生命 ………………012
??? 第二节?语体文与文言文的对照 ………………014
第三章? 文字写作之必要的条件 …………………………022
??? 第一节?多读小说 ………………………………022
??? 第二节?多读新闻、杂志 ………………………032
??? 第三节?社会科学的常识 ………………………045
??? 第四节?自然科学的常识 ………………………055
??? 第五节?外国文字的常识 ………………………063
??? 第六节?实际生活的体验 ………………………071
第四章? 文字的要素 ………………………………………082
??? 第一节?目的 ……………………………………082
??? 第二节?事实 ……………………………………089
??? 第三节?语言 ……………………………………099
??? 第四节?思想 ……………………………………108
??? 第五节?读者 ……………………………………117
第五章? 文字的戒律 ………………………………………125
??? 第一节?虚伪 ……………………………………125
??? 第二节?夸大 ……………………………………131
??? 第三节?模仿 ……………………………………137
??? 第四节?轻薄 ……………………………………142
??? 第五节?阿谀 ……………………………………148
??? 第六节?傲慢 ……………………………………154
第六章? 文字的质力 ………………………………………163
??? 第一节?漂亮 ……………………………………163
??? 第二节?生动 ……………………………………165
??? 第三节?简劲 ……………………………………169
??? 第四节?譬喻 ……………………………………173
??? 第五节?重点 ……………………………………186
??? 第六节?统一 ……………………………………196?
??? 第七节?匀称 ……………………………………205
第七章? 文字的内容 ………………………………………211
??? 第一节?民众的立场 ……………………………211
??? 第二节?斗争的精神 ……………………………221
??? 第三节?丰富的情感 ……………………………230
??? 第四节?深远的意识 ……………………………236
??? 第五节?客观的分析 ……………………………245
??? 第六节?辩证的逻辑 ……………………………255??
??? 第七节?超越的想象力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