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老年学者文库项目成果,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本书内容包括作者所发表的40篇论文,涵盖戏曲理论研究、戏曲考证、剧曲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如《<窦娥冤>评价中的几个问题》《罗贯中和高则诚不是同学》《朕说戏文的流失》《南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南戏形成时间辨》《关于汪道昆的几个问题》《梁辰鱼“中恶语”辨》《动中观景、栩栩欲活——许潮<武陵春>杂剧曲中描写之景》等。
前 言
中国趋于完整、成熟的传统戏曲形式始于宋元南戏,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杂剧以及清乾隆以后各地方剧种——形成了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历史。这种综合了诗词、歌舞、音乐、美术,由演员以代言体在剧场演出各类故事的戏曲,以其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寓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美学等内容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中,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其独特的反映、批判现实,参与社会斗争,“寓教于乐”的作用。今日,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究我国传统戏曲产生、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分析、品评历代戏曲作家、作品的得失及其原委:对今日和未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鉴戒与促进的作用。
本书所收,为笔者1965年以来发表在书报、杂志上有关我国古典戏曲发展史和作家、作品的评论与考证文章,分为元代杂剧,宋元至明初南戏,明代传奇、杂剧三个栏目,另附剧曲鉴赏数篇。各栏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议及的话题,只是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历史中的数个瞬间,以及我曾关注较多的戏曲家和戏曲作品。
我接触中国古代戏曲为时较晚。少年时我喜欢绘画,在美术老师的鼓励和父母的支持下,拟于初中毕业即报考杭州美专——这是我最初为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由于时局和家庭经济的变化,初中毕业时无力赴杭而进入普通高中。1950年1月,在进驻学校的解放军同志的指引下,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做了几年文书、干事等工作后,1956年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同等学力考入北京俄语学院学习,期以文学翻译作为终身职业。岂料翌年,俄语学院的培养目标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而发生变化,乃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我的小学和中学主要就读于教会学校,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多,进入南大,才开始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戏曲结缘。当时,胡小石、罗根泽、陈中凡、陈瘦竹、方光焘、洪诚等著名教......
金宁芬,浙江义乌人,1933年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已退休。著有《南戏研究变迁》、《康海研究》、《明代戏曲史》、《明代中叶北曲家年谱》、《对山集校点、考释》等专著。另为《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元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撰稿人之一;《历代名曲千首》、《古典剧曲鉴赏辞典》主编及撰稿人之一;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三国演义》的注释者;《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文学通典》、《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戏曲卷》等书部分辞条释文的作者。此外尚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窦娥冤》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试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流传及影响
未曾衰绝,何来复兴?——关于“南戏复兴”的质疑
略谈《荆钗记》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
罗贯中和高则诚不是同学
南戏形成时间辨
高明卒年考辨
“南曲之宗”——《琵琶记》
试论南戏的兴起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肤说戏文的流失
《张协状元》曲名考
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刘念兹《南戏新证》有感
南戏《牧羊记》及其演变
南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紫钗记》中的风尘三侠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
略谈明清水浒戏的思想特点——兼与小说《水浒传》比较
关于汪道昆的几个问题
何良俊《曲论》发义
桀骜不驯的奇人——徐渭和他的《四声猿》
我国戏曲史上的“吴江派”和“临川派”
惩恶扬善尚朴求真——略论明代无名氏传奇的审美特征
徐渭《四声猿》人物、思想辨
汪道昆评传
散曲家王田非山阴知县王田
顾大典生平补正
别具一格的明代传奇《博笑记》
梁辰鱼“中恶语”辨
我国古典戏曲中西施形象演变初探
《大雅堂杂剧·序》的作者究竟是谁?
试析康海被诬为“瑾党”的原委
明代戏曲史·前言
曲家张鍊生平四考
附:剧曲鉴赏
兼具本色自然和富丽典雅之美的《琵琶记》曲词
摇曳多姿的杨讷《西游记》杂剧
俏皮、风趣的《卓文君私奔相如》杂剧第二折
动中观景、栩栩欲活——许潮《武陵春》杂剧曲中描写之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