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释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实践形态。
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的历史也是现代性启蒙的历史。这是现代性启蒙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实践,在这一现代性启蒙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作家主体主体的身份、文学理论的建构,还是文学创作的形式、文学传播的过程,都无可选择地置身于这种血与火的炼狱之中。无疑地,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启蒙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脚步,中国新文学或主动或被动地实践着现代性启蒙的历史实践,体验着经历着凤凰涅磐式的浴火重生,其现代性启蒙实践的复杂性、独特性乃至历史经验、反思话语也就都丰富地蕴藉在其中。
赵凌河,女,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现代派文学引论》、《中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综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合著)、《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史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历史变革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等,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张立群,男,1973生,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专著有:《20世纪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阐释的笔记:30年来中国新诗的发展(1978-2008)》、《中国后现代文学现象研究》、《先锋的魅惑》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绪 论
一 “现代性”与“启蒙”的关系
二 中国文学现代性启蒙的整体阐释
三 “启蒙”的形态、特征与价值
第一编 新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发端与发展
第一章 “晚清的酝酿”的启蒙之路
一 “白话文运动”的现代性启蒙意识
二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
三 “三界革命”的旧文学改革实践
四 王国维“现代批评的开篇”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精神
一 “文学革命”:从白话工具到思想革命
二 文学启蒙的构成与实践
第三章 双重变奏:启蒙与救亡的历史辨析
一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二 “革命文学”的现代性与启蒙
三 面向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第二编 新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实践形态
第四章 思想启蒙与小说“新形式”的创造
一 现代启蒙思想的“缩影”
二 现代小说的形态及其表现力
三 小说的现代性及其复杂性
第五章 新诗传统与新诗的现代性追求
一 新诗“现代性”的构成
二 “现代性”与新诗的传统
三 从“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
第六章 现代散文与现代文体的实践
一 现代散文观念的确立
二 现代散文的形制演变
三 现代散文的文体扩张
第七章 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实践
一 现代戏剧的命名、内涵与阶段性发展
二 现代戏剧现代性实践的独特性
第三编 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实践属性
第八章 实践属性与现代文学理论的批评性文本导向
一 实践性与新文学现代性启蒙中的批评理论
二 主体性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理性存在
三 体验性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感性表述
第九章 问题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启蒙性、现实性功能
一 文学思想论争与现代社会语境的问题性聚焦
二 文学思潮流派与现代批评意识的问题性求解
三 文学理论经典与现代批评体系的问题性建构
第十章 审美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主体性、印象性表述
一 自我意识与现代审美批评的主体性高扬
二 单纯信仰与现代审美批评的理想性告白
三 灵魂奇遇与现代审美批评的印象式鉴赏
四 主观精神与现代审美批评理论的心理化建构
第十一章 感觉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内在性、直觉性探索
一 生命意识与现代感觉批评的表现性阐释
二 内在现实与现代感觉批评的情绪性言说
三 象征之道与现代感觉批评的意象性契合
第十二章 体验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文本的主体性、意向性模式
一 创作经验谈与批评主体自我的体验性认同
二 作家作品论与批评主体体验的模式性文本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