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随笔形式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绪、当代汉学,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以历代经典作家作品为案例,博引文献,不乏裁断,是作者近十年来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初步成果。对中国传统学术流派及其思想的源起、嬗变作历时性分析,以考据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体的源流变迁提出新的证据和看法。
读书当有笔相随(代序)
宋代大学者朱熹《训学斋规》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流传开来,这“读书三到”,就成了一条教人如何读书的格言。到了近代,同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和胡适,又不约而同地加了“一到”,即“手到”,提倡在《三字经》所说的“口而诵、心而惟”之外,还要“手而书”,随手记下读书心得,也就是读书笔记。
与朱熹差不多同时的大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就是一部极负盛名的宋人笔记。《容斋随笔·旧序》说洪迈“博洽通儒,为宋学士。出镇浙东,归自越府,谢绝外事,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参订品藻,论议雌黄,或加以辩证,或系以赞繇,天下事为,寓以正理,殆将毕载”。积四十余年,成《随笔》《续笔》,以至《三笔》《四笔》《五笔》,凡五集七十四卷。虽谦言顺笔录之,然终成皇皇巨著。据说毛主席十分喜爱这部书,常置之案头,带在身边,随时翻阅,晚年因目疾还专门请人为他诵读其中的篇章。
容斋主人之喜读书而勤笔记,不是他记性不好,《宋史·洪迈传》说他“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可见其记忆力超乎常人。但他并不依赖他的好记性,而是随读随记,到老不辍。《随笔》卷首,有洪迈自己的题辞一则:
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
“老去习懒”“读书不多”,当然是谦辞,“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应是实话。随笔者,不类高头讲章,叠床架屋,莫测高深;亦非列座谈经,天花乱坠,故弄玄虚。有一说一,一说一得,零珠片玉,可砌成七宝楼台;千丝万缕,能织成华美锦缎。读书随笔,愚以为类似于画家的速写,既是创作前的准备,本身也是一种创作。读书随笔,特别是学术随笔,既是我们做学问的基础功课,又何尝不是一种带学术性的劳作成果呢?《容斋随笔》如是,我们大家......
作者刘浏,男,汉族,1978年6月生,湖北大冶人,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文论、古典文献学及高等教育学研究,著有《才调集研究》《中国古典诗论探源》《芸窗漫录》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读书当有笔相随(代序)
楚辞常识漫拾
读《离骚》
关于《九歌》(一)
关于《九歌》(二)
说“赋”(一)
说“赋”(二)
风流名士教科书——读《世说新语》之一
一代风流两宰相——读《世说新语》之二
是真名士自风流——读《世说新语》之三
闲情简笔写风流——读《世说新语》之四
说说《唐诗三百首》
再说《唐诗三百首》
三说《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的遗憾
唐诗分期的“四期八段说”
诗情· 画意 ·哲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品读
八十一字玩味无穷——刘禹锡《陋室铭》品读
漫话李商隐的无题诗
再说李商隐的诗
《锦瑟》无端解也难
引古抒怀情深辞丽——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品读
“真色真韵”——读杜牧七绝随札(一)
“真色真韵”——读杜牧绝句随札(二)
“许浑千首湿”
唐诗用典例话
宋词用典一例
说宋诗
宋诗的分期
宋诗的大家(一)
宋诗的大家(二)
宋诗的流派(一)
宋诗的流派(二)
北宋四大家诗例话(一)
北宋四大家诗例话(二)
北宋四大家诗例话(三)
北宋四大家诗例话(四)
南宋四大家诗例话(一)
南宋四大家诗例话(二)
南宋四大家诗例话(三)
南宋四大家诗例话(四)
一篇古代最短的驳论
天地长存正气歌——文天祥《正气歌》品读
“赋到沧桑句便工”——读元好问
高启《梅花九首》(一)
高启《梅花九首》(二)
“神韵说”与神韵诗
沈德潜与《唐诗别裁集》(一)
沈德潜与《唐诗别裁集》(二)
“乾隆三大家”(一)
“乾隆三大家”(二)
“乾隆三大家”(三)
说随园
读袁枚论诗书(一)
读袁枚论诗书(二)
《随园诗话》与“性灵说”
史家之文(一)
史家之文(二)
词人之诗(一)
词人之诗(二)
《阅微草堂笔记》杂议(一)
《阅微草堂笔记》杂议(二)
《阅微草堂笔记》杂议(三)
说部“谈兵”之比较
《镜花缘》的海外奇谈(一)
《镜花缘》的海外奇谈(二)
《镜花缘》的海外奇谈(三)
《镜花缘》的海外奇谈(四)
樊增祥和他的诗
诗人笔下“春风”句
东风花柳逐时新——读古代几首“读书诗”小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