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72 元
丛书名:教育部农科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 作者:王清华,王艳荣 编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565519994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81
- 页码:42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畜牧基础学》是为动物科学师资班本科学生编著的教材。
《畜牧基础学》以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开拓型、创造型畜牧业师资人才,以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为宗旨,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畜牧基础学》内容包括绪论、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和家畜繁殖学五部分。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和《关于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5]16号)文件精神编写而成的。
按照“农科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计划(教高函[2014]7号)”的要求,在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中职学校的协同合作中,依据行业企业用人的需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诉求、地方政府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我校创造性地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的“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实行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建立了“专业十专项十专证”的人才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我校成立了卓越畜牧兽医科技班,并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包括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五部分。根据我校教学改革实际,针对以往教材中理论偏深、实用性偏差、结构体系不太合理等问题,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把握好量和度,要求和教学课时相适应,力求做到新、精、实用,反映行业的新发展。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精简课内、加强实践、突出创新”的思路,根据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强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专业实践等环节的有机融合,体现涉农行业、企业、农业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河南科技学院的资助,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和动物科技学院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本教材参考和引用了许多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绪论
第一篇 动物营养学
第一章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及其来源
第一节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营养物质的来源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 动物的消化方式及特点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第三章 水的营养
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来源与流失
第三节 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节 氨基酸的营养
第四节 非蛋白氮的利用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粗纤维的利用
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第一节 脂类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第七章 矿物质营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量矿物质元素
第八章 维生素的营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九章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 饲养标准
第二节 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和指标
第十章 维持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动物维持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第十一章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生长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营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第二节 繁殖周期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第三节 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第四节 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
第十三章 泌乳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乳的成分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乳的形成
第三节 泌乳的营养需要
第四节 营养对泌乳的影响
第十四章 产蛋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蛋的成分、形成和营养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产蛋的营养需要
第十五章 产毛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毛的成分和形成
第二节 产毛的营养需要
第二篇 饲料学
第一章 饲料分类
第一节 习惯饲料分类法
第二节 国际饲料分类法
第三节 中国饲料分类法
第二章 青绿饲料
第一节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青绿饲料的饲用
第三章 青贮饲料
第一节 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第二节 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及利用
第四章 粗饲料
第一节 青干草与草粉
第二节 稿秕与饲用林产品饲料
第三节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第五章 能量饲料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第二节 糠麸类饲料
第三节 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
第四节 油脂类饲料
第六章 蛋白质饲料
第一节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第二节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第三节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第四节 非蛋白氮饲料
第七章 矿物质饲料
第一节 常量矿物质饲料
第二节 天然矿物质饲料
第八章 配合饲料与配方设计
第一节 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篇 动物遗传学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核酸的结构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
第三节 连锁遗传规律
第四节 伴性遗传
第三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
第三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四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第二节 重复力
第三节 遗传力
第四节 遗传相关
第五章 动物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
第二节 基因重组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技术
第四节 动物克隆技术
第四篇 家畜育种学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
第一节 家畜的起源
第二节 家畜品种
第三节 家畜品种的分类
第二章 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 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各种畜禽的性能测定
第四节 外貌评定
第五节 记录系统
第三章 选种
第一节 选种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第四节 间接选择
第四章 选配
第一节 品质选配
第二节 亲缘选配
第三节 近交系数计算
第五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第一节 本品种选育
第二节 品系的培育
第三节 品种的培育
第四节 畜群的杂交改良
第六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
第二节 杂交亲本
第三节 杂交方式
第四节 杂交效果的预测
第七章 家畜品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第八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 繁殖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篇 家畜繁殖学
第一章 家畜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第二章 生殖激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生殖激素
第三节 生殖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三章 家畜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生理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生理
第四章 母畜的发情控制技术
第一节 发情鉴定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常见家畜的发情鉴定
第三节 发情控制技术
第五章 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
第一节 受精
第二节 早期胚胎的发育与附植
第三节 胎膜与胎盘
第六章 家畜的人工授精
第一节 自然交配
第二节 人工授精技术
第七章 妊娠诊断及助产
第一节 妊娠诊断
第二节 家畜的分娩
第八章 家畜繁殖管理
第一节 繁殖力
第二节 繁殖障碍
第九章 家畜繁殖新技术
第一节 胚胎移植技术
第二节 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