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宗临文学作品集》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阎宗临先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创作出版的中篇小说《大雾》,散文集《波动》、《夜烟》,文艺批评《文艺杂感》、《论偶然》、《查理·波得莱尔》,译文《歌德与法国》等,以及50年代后所写的回忆其与鲁迅、罗曼·罗兰交往的文章;下编收录了关于阎宗临及其文学作品的绍介与评论文章,以及出版序言与后记。另有附录,收作者据《大雾》改写的《朴围村》。
阎宗临,毕生只从事了一个职业——教师。他在国学与西学两方面造诣深厚,不仅是久为士林推重的史学家,而且于文学上的探索也颇有耐人寻味之处。《阎宗临文学作品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系阎宗临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及文艺杂感,下编收录阎宗临的友人及当代学者对其作品的评述和相关回忆文字。
写过些文章,浪得虚名,知道我上过大学,多以 为是学中文 的,实际我上的是历史系,学校嘛,山西大学。当年 觉得还不 错,以成立之早,可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 洋大学堂 (天津大学)鼎足而三,现在嘛,只能说是个普通高 校了。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阎宗临先生就是这所学 校的一位 教授。
想先生解放之初,从中山大学移师北上,固然有 桑梓情深的 一面,未必就没有认为山西大学也不比中山大学差的 一面。就当 年的山大与中大来说,这是实情,难以违拗的是世事 。先生1950 年回到山大,到1978年去世,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自 然不会有 多少科研成果,写过一些论文,商务印书馆出过一本 书,有些文 章学界评价还是不错,如斯而已。
进入世纪交替之际,时序变了,世事也变了。在 阎先生三公 子守诚学长的擘画下,先是在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了 《阎宗临史 学文集》(1998),又在河南大象出版社出了《传教 士与法国早期 汉学》(2003),继而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了一 套《阎宗临作 品》(2007),包括《中西交通史》、《世界古代中 世纪史》、《欧 洲文化史论》三种。这些作品,大都是作者于20世纪 40年代在 抗战大后方所写,有的当年曾出过单行本,六七十年 后再次结集 出版,在常人看来,或许只有纪念的意义。
然而,正是这些近似出土文物一样的著作,引起 了史学界的 震惊:我们在世界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竞还有这 样的先驱?! 这几年,传教士文化的研究,突然一下子热了起 来。有人发 觉,原来这也是一个研究的领域,早点进入,说不定 还有开创之 功。可是,我要告诉你,1936年,阎先生于瑞士伏利 堡大学完成 的博士论文《杜赫德之研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 个开端。杜 赫德先生虽说没有来过中国,但他据之写成他的巨著 的,多是来 华耶稣会传教士寄回的书籍和信件。凭了这篇论文, 阎先生获得 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还是听听行家的话吧。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 ,在一篇名 为《邂逅阎宗临》的文章里,开头部分便说: 我感到了一种震撼:原来中国人也能写出这样的 世 界史!而且我敢相信,在通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现 行中国 学术话语里泡大的很多同行朋友,在读这套书的 时候也 都能产生这样的感慨和兴奋。
如果我是高先生,对这一点的叙述,就会平和许 多。多年 前,守诚学长要给父亲编一本纪念文集,我就曾献丑 写过文章。
看过阎先生早年写的中篇小说《大雾》,也写过评论 文章。最为 难忘,也最为怀念的,还是在山西大学见到阎先生的 那些日子。
我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多大的本事,有多高的 境界。
在山西大学,在历史系,我认识的第一个教授, 就是阎宗临 先生,至少从理论上说是这样的。
新生入学,照例有个隆重的开学典礼,会上照例 有教授代表 发言。上一届是谁不知道,我们那一届是阎先生。开 学典礼,多 是在一切都步入正轨之后,不会是入学一报到,放下 行李就跑去 开会。以此之故,说是开学后认识的第一个教授,只 能是理论 上的。
作为教授代表发言,阎先生当然是够格的。以我 的猜想,曾 与鲁迅有过交往,《鲁迅日记》里多次提及名讳,怕 也是个不容 忽视的原因。毕竟是在新中国,毕竟没有几个教授有 这样的文化 渊源。有的大学,也有与鲁迅相识的教授,多半是叫 鲁迅骂过或 嘘过的。阎先生不是这样,是鲁迅曾寄予厚望的年轻 作家之一。
本书中收有《回忆鲁迅先生》、《回忆罗曼·罗兰谈 鲁迅》,足以 证之。
是认识的第一个教授,却不敢说,是曾受其亲炙 的学生。
阎先生教的是世界史,要到三年级才开这门课。
我们上到一 年级的第二学期,就以一个神圣的名义,所谓的“半 农半读”, 到阎先生老家所在地区的一个县里劳动去了。直到“ 文化大革 命”开始,直到毕业,再没有上过一天课,再没有读 过一本叫做 课本的书。
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是列于门墙,而未人其堂奥 。
纵然这样,也不能说就不了解阎先生,就不敬重 阎先生。
他的一位公子,守诚学长,就跟我一个系,就住 在一个宿舍 楼上。没有什么交往,对他的家庭还是有所了解的。
也不是怎样 的打听,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们兄弟几个,是这 所大学的一 则佳话,几乎无人不知。不说他的父亲了,他的母亲 ,听说是欧 洲什么大学毕业的,在国内大学做过讲师,教家政学 。在我们这 些农村孩子心目中,大学会教家政,听起来跟神话似 的。然而, 见过他的母亲,看那雍容的气度、高雅的神态,尤其 是知道了他 弟兄几个都十分了得,还得承认,教过家政的跟没有 教过家政 的,就是不一样。而其时,他母亲并不工作,只是个 家庭妇女 而已。
让我对阎先生有进一步了解且越发敬重的,是在 “文化大革 命”中。
挨批挨斗,是免不了的。一次批斗会上,扭伤了 胳膊,此后 某日傍晚,我路过大操场,只见一对夫妇互相搀扶着 ,顺着跑道 遛弯儿。虽说看不清面目,仅从姿态上、步履上,也 能想象出那 份亲切,那份淡定,定然还有一种历尽沧桑的豁达, 睥睨世事的 狷介。
那一刻,他那近似麻木的头脑里,想些什么? 那一刻,他那孱弱的身躯里,翻腾着什么? 这都是我不敢想,也想不明白的。
再后来我就毕业了,没过几年,就听说阎先生去 世了。
对阎先生文学创作活动与实绩有所了解,则是多 年后,与守 诚学长取得联系,看过由他策划,任茂棠、行龙、李 书吉三位师 友主编的《阎宗临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20( )4)之后。
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鲁迅周围聚拢着两伙文学 青年,一 伙是安徽籍的,一伙是山西籍的,安徽籍的以韦素园 为首,山西 籍的以高长虹为首。在结识鲁迅以前,高长虹已组织 了一个名为 “狂飙社”的文学团体。阎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员。顺 便说一下, 当年聚拢在鲁迅周围的文学青年,多是没有正规学历 的,这一点 向为鲁迅研究者所忽略。这么说,一点也不妨碍他们 后来的声名 与成就。
结识鲁迅时,阎先生只有二十岁,第二年即赴法 留学,这期 间并没有什么成熟的著作。但是,他的心里,一直向 往着文学, 一直有着创作的冲动,只是学业太重,无暇及此。然 而,只要一 有时间,便毫不迟疑地拿起笔来。当年欧洲到中土的 航程,来去 都在一个多月。于是便有了1933年回国途中完成的散 文集《波 动》,又有了1934年返回瑞士船上所写的中篇小说《 大雾》。后 来都出了单行本。
高毅先生的文章里,我最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一句 话:“特别 是阎宗临的讨论是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 真学术…… 而且,虽然是真学术,阎著的文字却一点也不枯燥, 相反,它十 分地灵动优美,耐人寻味,能让你一拿起来就放不下 ,能让你领 略到什么是真正的史学大手笔!” 看了这样的经历,也就该知道,阎先生的学术文 章,何以 “文字却一点也不枯燥”,何以“十分地灵动优美, 耐人寻味” 了。不必列举书中的文字了,且看一下《大雾》的《 后记》: 写完后,道遇洛桑,列芒湖为大雾笼罩,不辨咫 尺,我想生活也似大雾,他虽弥漫了我们,他的本身 却 是可爱的,不允许任意玩弄的,正如雾中的列芒湖, 阳 光一照,仍然会透出他秀丽的姿态。在此,我们所能 努 力者,只有修养自己的内心,准备与环绕我们的大雾 来 搏斗。因此将这部没有组织的记录,题为《大雾》。
多么精练,多么蕴藉! 用这样的文字写史学著作,该是什么样子,也就 不难想 象了。
有时我想,从那个时代到我们这个时代,不说别 的了,仅在 文字表述上,我们失去的,仅是一种风格吗?极有可 能,我们失 去的是一种功能,一种无法修复的毁弃。
少年外出求学,远渡重洋,读到瑞士国家文学博 士,抗战爆 发后毅然归国,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中,仍留下近百十 万字让后世 惊异的学术著作,还有这样质朴无华,风格独具的文 学作品。
阎先生此生有憾也无憾。真正该憾的,是像我这 样忝列门墙 而老大无成的学生。当年没学到什么,现在总该悟到 些什么吧?! 感谢守扶学弟、散木先生和若云女士他们的辛苦 ,编就了这 本《大雾——历史学家阎宗临与文学》,还要感谢守 诚学长邀约 作序,给了我这么一个为阎先生效力的机会。
2011年9月16日于潺谖室
阎宗临(1904-1978),著名历史学家。1925年赴法留学,1936年获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赴难,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广西大学,1948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应张友渔、赵宗复之邀,回到故乡,任山西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他通晓法文、拉丁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研究和教学方向主要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史、中西交通史、山西地方史。他在国学西学两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堪称中西会通的老一辈史学家。阎宗临和鲁迅、梁漱溟、钱穆、王重民、向达等先生交情深厚,互相切磋。他还翻译了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罗曼·罗兰亲自为他撰写了中文本的序言。惜抗战爆发后,毁于战火。
序 韩石山
上编
大雾
波动
夜烟
文艺杂感
论偶然
关于《献给自然的女儿》
读琴心女士《明知是……》之后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罗曼·罗兰谈鲁迅
查理·波得莱尔
歌德与法国
下编
《大雾》序 向培良
亲如兄弟——高长虹与阎宗临 廖久明
大雾里的人生——读阎宗临先生的《大雾》 韩石山
鲁迅与阎宗临 董大中 郭汾阳 毛俊峰
一位罗曼·罗兰教导过的中国留学生——记父亲1929年到1937年留学伏利堡天主教大学 阎守和
阎宗临、作家鲁迅和罗曼·罗兰 [瑞士]梅兰
罗曼·罗兰——阎宗临的导师和家长 [瑞士]柯莱特·吉荷尔德
访问罗曼·罗兰的故乡 阎守诚
附录
朴围村
青年阎宗临的文学创作生活及其他(代后记) 散木
编者絮语 宋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