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
中国清代服饰品种丰富、美不胜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国人以聪明才智和超绝的技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艺术,无论款式、材料、色彩、图案、工艺等都极其精致细腻,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卓越的服饰技艺和审美意识。
作者王金华凭借三十余年的收藏感悟和研究心得,精心撰写了这部著作《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这既是一部以介绍中国清代男女服饰为主的专著,也是一套画册类的文物书籍,展示了文物藏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材料工艺、当代状况及收藏展望等,具有很高的实物价值和文史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图文并茂,呈现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充分展示了清代服饰艺术的深厚和华美,既有利于读者学习,也利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从而推动我国服饰行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系国内著名民间收藏家、研究者王金华推出的重量级著作,该书为《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服饰篇中的第1部。
为流传而收藏
服饰是人类的文明,服饰是社会的进步。 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衣食住行,衣为首。所以研究它、喜欢它的人很多。 王金华先生就是研究、喜爱它的一位痴迷者。本书为读者呈现的是笔者三十余年的清代服饰藏品,内容包括藏品的刺绣工艺、年代、种类和区域风格,并涉及服饰制度和文化 内涵。 书中呈现的很多资料和纹样都鲜见于世,且未曾发表出版过。件件都是以文图对照的方式,夹叙夹议来阐述对服饰的观点, 且多是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表达对服饰的认识。本书为从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爱好者、收藏者、研究专业人员提供了宝贵 资料。 黄能馥 2014年12月 黄能馥 1927年出生于浙江义乌,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系教授、《工艺美术论丛》《装饰》杂志编委、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1987年任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建处总顾问。 擅长染织艺术、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服装史、中国丝绸史的研究。2008年,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2009年,由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推选为“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 编著有《丝绸史话》(合作)、《中国服装史》(合作)、《中国龙纹图案集》《中国美术全集 印染织绣》(获全国首届美术图书特别金奖)、《中华文化通志 服饰志》《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大典》《中华历代服饰艺术》《中国服饰通史》《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中国龙袍》《中国成都蜀锦》《中国南京云锦》等书。 有文化责任的收藏家 中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有史可查之前已有育蚕缫丝、织造绣绘的发轫传承。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纺织为依托,那么当代中国的服饰则几乎缺失了传统,没有了曾经从制度到实践的文化支撑。然而,传统文化离我们却并没那么遥远,不谈在拍卖市场中虽地位不显,但仍有价有市的宫廷织绣、衣饰服用, 在今日民间仍有不少手精、思巧的绣者,或许她们已不能与她们的母辈、祖辈相比,但仍有不少精彩与用心流淌在其作品中。客观上缺少了用织、用绣大文化背景的当代,对织绣的审视能力业已退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今日之纺织确属隐没、凋零了。我是纺织考古一线的工作者,四十多年的发掘、保护与研究,经历了世界知名的十多座我国历代有纺织文物出土的大墓,每见那些辉煌、精彩却暗淡了的纺织文物,想的只有如何保住它们,如何承昔以往。 与王金华先生的认识,是巧合也是一种缘分。2004 年,为了帮助首都博物馆建立纺织文物发掘、保护的核心队伍,需要带领学生们了解各时期的织绣实态,帮助各博物馆、考古所修复纺织文物期间,难免与一些织绣藏家接触,让学生们多些了解纺织文物的机会。与王金华先生的相识,正是缘于这种机会。我自己一辈子从事纺织文物的研究保护工作,但从来不对没把握的文物多说一句,这或许与沈从文先生的影响有关,文献的记载总有偏移,唯有真实的文物才能为史说话。对于织绣而言, 只有真真实实的文物之精,才能与当代早已泛滥的西方话语下的纺织工艺一较高下。不知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仅在百多年之前,在直径不足两毫米的珍珠、米珠上穿针引线,在一毫米的范围内叠绕、成子都是生活的常态,它们凝结了织、绣者的心血,也受到世人的珍惜、重视,然而那些需要细细品赏的精与美,却终被今日泛滥的信息、浮夸的社会冲散。现在的年轻人, 为虚浮的所谓国际奢侈品折弯脊梁,却不知,像某个国际大牌曾自以为是地想用以张力、气势见长的南京云锦烘托自己,结果只是秀场试排就立刻取消了这“不自量力”的尝试。我以为, 当代国人自信缺失,主要源于“见识”的稀缺和环境的变化。我们这一代人对此却体会颇多,犹记得小时候还纳过鞋底,绣过衣用,但今日的孩子们哪怕让他安静地坐下来五分钟,似乎都是奢望。缺乏途径,缺少宁静的“时间”,又没有引导、交流、学习的环境,“见识”的缺乏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对于工艺的无知,对历史传承的不解,使得即便是见到精致的织、绣,也总是因崇洋而怀疑猜测,认为这不可能是中国的或不可能是传世的,这些现象哪怕在博物馆的参观人群中都不鲜见, 忙碌在大都市无有闲暇的“当代精英”,不认真尝试中国传统的优美又如何得到自身文化的自信呢?近几年,鉴宝之风因电视媒体的轰炸成为热潮,殊不知,中国一直就有竞宝的传统, 但其发展的根源在于“鉴”的普及化、高知化,即最为活跃的鉴宝人都是沉浸“某宝”领域多年的人,他们聚在一起,探讨、学习,甚至仿效,他们不厌其精而非投机取巧,他们专注沉浸而非浮夸哄抬,他们旨在以“宝”鉴“己”,而非追宝求财, 于是,金石、考古最旺的宋、明,同样也是文化极其旺盛而富有创造力的时代。反观今日,中国当代的传统文化缺失似乎正与人们追求的目标有关,偏于“财”的追求,自然导致了文化深度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败落。与王金华先生认识已有十多年, 多年前他的收藏就已开始建立在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对于纺织品的收藏,他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到农村插队时受到山西地区传统织绣文化的吸引,对于织绣从认识到鉴赏的提高则在于多年间不断的接触、收集之上的研究与整理。虽然我不熟悉王先生作为藏家的经营,但从许多人的口中以及我的接触中体察到, 王先生因收藏而不断完善自己织绣文化的认识,他愿意深入研究,且实事求是,他的历史责任感是最值得尊重的。笔耕不辍十数载,王金华先生在清代织绣文物衣着穿戴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系统,也将自己对这些精彩文化的感想与研究逐条记录与整理出来,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直观的信息,或能产生好的引导作用。在纺织考古的工作中,我们不强调对文物下定 义,因为时间的流逝,文化的变迁,对于曾经的文化我们缺少了解,我们做的只能是尽量接近的、实事求是的保护,同时鼓励大胆的探索、研究,使它们成为我们从了解传统文化,进入继承、发展纺织传统文化的途径。对于王金华先生,我更欣赏其对文化传播方面的主动性与责任心,对于他的研究与整理, 感动其用心与努力。我以为王先生更像学者而非从商人士,推荐他的收藏与研究工作,是希望广大的读者通过他的勤奋,得到一条走入我国传统纺织文化保护与传播的路径,也能够关注并热爱这份中国纺织传统织绣文化的成就。倘若他日,能因此引发大家更加主动地学习、感受中国传统纺织工艺、文化之美的积极性,并能够再次形成纺织工艺实践的普及,使纺织审美能力不断提升,那么我辈的努力则没有白费,我国的纺织文化也必得复兴,自信而自重的中国人自将再次屹立于世界。 王亚蓉 2015年3月 王亚蓉 著名纺织考古专家,古代丝绸、服饰保护研究专家。197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即追随沈从文先生。1978年,随沈先生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室,与王先生同为沈先生工作助手。几十年来,先后参与马王堆西汉墓、湖北江陵楚墓、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满城汉墓、新疆尼雅中日联合考古发掘汉晋墓葬、辽宁叶茂台辽墓、北京老山汉墓、杭州雷峰塔地宫,以及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天宫、江西靖安东周大墓等多处纺织考古的现场发掘、清理、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 1985年始王亚蓉又以战国、汉代出土纺织品为标本,开展古代纺织服饰文物的实验考古学研究,其成果被湖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展出。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绘制插图)、《中国民间刺绣》《章服之实:从沈从文先生晚年说起》《洞藏锦绣六百年》《中国刺绣》等著作。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纺织考古部 部长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 会长
作者王金华,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生酷爱古典文化,工作之余热衷研读地方志、史书、收集民间传统艺术品。20世纪80年代末,毅然辞去二十余年安身立命的铁路工作,专事古玩的收、卖、研,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织绣和银饰文化的藏品大家。目前,珍藏服装、云肩、枕顶等丝织品上千件,簪、钗、冠、手镯、长命锁等首饰上千件,且藏量大、品种丰富、品相较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王金华先生行事专注、刻苦钻研,在明清服装和银饰的研究方面尤见成效,并心系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播与传承,创办了“雅俗艺术苑”,为广大艺术品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还为各地博物馆的筹建、各类藏品的展览以及学者专家的著书等提供了大量的藏品和相关图片。 凭借丰富的藏品、博的收藏知识、独到的鉴别经验,对文物实业界和文物学术界均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曾任工商联中华全国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玩城商会古典织绣研究会会长、北京古玩城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陆续出版了《中国民间绣荷包》《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刺绣卷》《民间银饰》《图说清代女子服饰》《图说清代吉祥佩饰》《中国传统首饰》(上、下册)等书籍。有几部曾多次重印,有几部还译成英、德、法等文字,在多个国家热销。 近期,作者王金华先生倾注多年心血,精心打造“中国艺术典藏系列丛书”:首饰篇3部《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中国传统首饰:手镯戒指耳饰》《中国传统首饰.长命锁与挂饰》;服饰篇4部《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中国传统服饰:绣荷包》《中国传统服饰.儿童服装》《中国传统服饰:云肩肚兜》。 这套图书历时多年编成,是其30余年心血的结晶。
目 录
浅谈中国清代服饰 1 皇帝皇室大臣男服 五彩织锦龙袍 11 紫缎地龙袍 12 蓝地织锦龙袍 14 打子绣褐缎地龙袍 16 褐缎地龙袍 18 黄地织锦龙袍 20 蓝地打子绣龙袍 22 蓝缎地龙袍之一 24 蓝缎地龙袍之二 25 棕缎地小龙袍 26 黄地缂丝金龙十二章纹龙袍 27 黄地缂丝十二章纹龙袍 30 蓝缎地蝙蝠双鱼满云纹龙袍 32 蓝缎地平金绣五彩龙袍 33 棕缎地龙袍 34 深蓝缎地龙袍 36 蓝缎地平金绣龙袍 38 紫红缎地刺绣龙袍 40 蓝缎地龙袍之三 42 蓝地缂丝龙袍 43 金黄缎地万字纹龙袍 44 蓝地盘金绣龙袍 45 五彩盘金绣龙袍 46 蓝地纳纱盘金绣龙袍 47 蓝缎地镶裘皮龙袍 48 石青缎地龙纹朝服 50 石青缎地四团龙衮服 52 石青地缂丝四团龙纹衮服 54 石青地白鹇五品文官补服 56 石青缎地仙鹤一品文官补服 58 绣金龙纹披领 60 缂丝龙纹披领 60 皇亲贵胄女服 红缎地龙纹女袍 63 红地缂丝八团龙纹女袍 66 紫红缎地绣金龙纹女袍 68 蓝缎地缂丝龙纹女袍 70 红缎地织锦龙纹女袍 71 紫红缎地龙纹女袍 72 明黄缎地暗团龙纹女袍 74 大红地织锦云龙纹女袍 75 大红地缂丝八团龙纹女袍 76 石青缎地织锦五彩云八蟒纹女袍 78 红缎地八团鹤纹白狐皮女袍 79 浅绿缎地牡丹八团花卉纹女袍 80 红缎地八团花万代葫芦纹女袍 81 红地纳纱八团鹤纹马蹄袖女袍 82 红缎地八团花卉纹女袍 84 红地缂丝团鹤纹女袍 86 红缎地八团鹤纹女袍 87 石青地三蓝绣八团花卉纹女袍 88 红缎地绣八团花女袍 90 红缎地八团鹤纹女袍 91 石青缎地八团龙纹女袍褂 92 石青绸地八团鹤纹女袍褂 94 石青地纳纱八团鹤纹女袍褂 96 石青地缂丝八团花卉纹女袍褂 98 石青缎地三蓝绣八团花盆景纹对襟女袍褂 100 石青缎地八团花女袍褂 102 石青缎地八团山水花卉纹女袍褂 104 蓝缎地三蓝绣补子对襟女袍褂 105 石青地花卉纹对襟女袍褂 106 红缎地补子女氅衣 107 红缎地人物纹郭子仪祝寿图女氅衣 108 石青缎地打子绣花卉纹女氅衣 110 石青缎地平金三蓝绣女氅衣 112 满汉贵族女眷服装 缂丝万字江崖海水如意纹对襟女袍褂 115 石青缎地八团花郭子仪祝寿图女袍褂 116 石青地五彩花卉纹对襟女袍褂 119 蓝缎地三蓝绣女袍褂 120 石青地三蓝绣对襟女袍褂 121 石青地五彩绣对襟女袍褂 122 蓝缎地团花纹女袍褂 124 石青缎地花卉纹女袍褂 125 卡拉呢红地三蓝绣瓜瓞绵绵对襟女袍褂 126 石青缎地三蓝绣蝶恋花女袍褂 127 石青缎地刺绣团花纹女袍褂 128 石青地缂金兰花纹女袍褂 129 石青缎地三蓝绣女袍褂 130 石青绸地镶云肩人物纹女袍褂 131 石青缎地花卉纹女袍褂 132 石青地纳纱蝶恋花对襟女袍褂 133 紫地缂丝满铺皮球花女短褂 134 石青地三蓝绣对襟女短褂 136 红缎地盘金绣百子图女袍 138 红缎地三蓝绣蝶恋花女袍 140 红缎地花卉纹女袍 141 天蓝缎地斜襟花卉纹女袍 142 蓝缎地四合如意百蝶纹女袍 144 红缎地大镶边四合如意斜襟女袍 145 浅驼色大镶边斜襟女袍 146 绿缎地花卉纹宽袖女袍 147 绿暗花缎地右衽女袍 148 月白缎地如意纹开光式女袍 149 蓝绸地平金绣寿字纹女袍 150 藕荷暗花绸地仕女纹女短衫 151 紫缎地万事如意女短衫 152 浅蓝地暗花缎大镶边女短衫 153 金缎地人物花卉纹女短衫 154 宝蓝缎地八团人物纹女短衫 156 满铺金拉锁绣人物纹女短衫 158 红缎地裘皮毛里蝶恋花女冬服 160 粉红缎地大镶边大襟女冬服 162 浅绿地缂丝女衬衣 163 蓝缎地刺绣蝶恋花纹女衬衣 165 浅蓝缎地百蝶女衬衣 166 绿缎地蝴蝶花卉纹女衬衣 167 浅驼色缂丝皮球花女衬衣 168 橘黄绸地兰花大镶边女衬衣 170 红缎地凤穿牡丹纹女衬衣 171 浅黄地缂丝蝶恋花女氅衣 172 浅绿地纳纱瓜瓞绵绵女氅衣 174 紫缎地花卉蝴蝶纹女氅衣 176 红缎地大镶边兰花纹女氅衣 178 红缎地大镶边菊花纹女氅衣 180 红缎地花卉纹女氅衣 182 水绿缎地蝴蝶花卉纹女衬衣 184 浅红绸地镶边女氅衣 185 粉缎地团花人物纹女氅衣 186 紫绸地双喜纹女氅衣 188 绿绸地暗花纹女氅衣 189 紫绸地大镶边女氅衣 190 浅黄缎地狮子纹云肩式女马褂 191 石青缎地团鹤纹喇叭袖对襟女马褂 192 石青缎地方胜盘长纹对襟女马褂 194 石青缎地喜寿纹对襟女马褂 195 石青缎地团鹤纹对襟女马褂 196 石青缎地双凤穿牡丹纹女马褂 197 石青缎地荷花纹上衣、红缎地马面裙套装 198 石青缎地花卉纹上衣、红缎地马面裙套装 199 黑缎地三蓝绣上衣、白缎地三蓝绣马面裙套装 200 浅绿绸地斜襟回纹上衣、蓝缎地花卉纹马面裙套装 200 紫缎地牡丹纹上衣、石青地马面裙套装 201 黑缎地花卉纹上衣、白缎地仕女纹马面裙套装 202 黄绸地斜襟上衣、红缎地花卉纹马面裙套装 202 紫缎地团花上衣、紫缎地花卉纹马面裙套装 203 水绿缎地绣花蝶纹旗袍 204 纳纱紫地花卉纹旗袍 206 粉绸地流水纹暗花旗袍 207 浅紫绸地暗花镶边旗袍 208 褂襕 霞帔 坎肩 石青缎地博古图纹褂襕 211 紫绸地如意纹褂襕 212 石青地补子霞帔 214 盘金龙纹补子霞帔 216 盘金绣蓝地补子霞帔 217 漳绒凤纹长坎肩 218 石青缎地凤穿牡丹纹长坎肩 220 紫缎地蝴蝶纹长坎肩 221 石青缎地水仙牡丹纹长坎肩 222 石青缎地大镶边琵琶襟坎肩 224 漳绒瓦当纹琵琶襟坎肩 225 橘黄缎地对襟大镶边坎肩 226 卡拉呢人物纹一字襟坎肩之一 228 卡拉呢人物纹一字襟坎肩之二 229 卡拉呢人物纹一字襟儿童坎肩 230 卡拉呢打子绣博古纹坎肩 232 石青绸地如意纹对襟坎肩 234 蓝缎地葫芦纹琵琶襟坎肩 235 浅灰绸地琵琶襟镶边坎肩 235 红缎地皮球花对襟坎肩 236 浅蓝绸地竹纹琵琶襟坎肩 237 平针绣花卉如意纹对襟坎肩 237 石青缎地镶边蝙蝠纹长坎肩 238 宗教服装 甲胄 蓝红缎地盘金绣道袍 241 蓝缎地绣章纹道袍 244 人物卡拉呢法袍 246 浅蓝缎地龙纹五彩绣法袍 248 大红织锦七衣龙纹袈裟 250 石青织锦七衣龙纹袈裟 251 甲胄 252 女裙 绿缎地四龙八凤马面裙 257 绿地缂丝四龙八凤马面裙 258 浅绿缎地龙纹福如东海马面裙 259 黄缎地打子三蓝绣马面裙 260 黄缎地粤绣百褶马面裙 262 橘黄缎地凤穿牡丹马面裙 264 粉绸地蝶恋花百褶裙 266 红缎地打子绣富贵牡丹马面裙 268 红地卡拉呢龙凤呈祥马面裙 269 红缎地蝶恋花马面裙 270 红缎地瓜瓞绵绵马面裙 270 咖啡缎地双凤穿牡丹马面裙 271 蓝缎地四季平安马面裙 272 石青缎地牡丹纹马面裙 272 石青缎地盘金绣朝裙 273 石青缎地龙纹朝裙 274 补子 文官鸟禽补子之一 277 文官鸟禽补子之二 278 文官鸟禽补子之三 279 武官走兽补子之一 280 武官走兽补子之二 281 盘金绣蓝鹊九品文官补子 282 打子绣七品文官补子 283 平针圈金绣云雁四品文官补子 284 打子绣鹌鹑八品文官补子 285 盘金绣鹌鹑八品文官补子 286 打子圈金绣虎纹四品武官补子 287 盘金彩绣练雀九品文官补子 288 打子绣狮子二品武官补子 289 盘金绣正龙纹圆形补子 290 盘金绣行龙纹圆形补子 291 二式白鹇五品文官圆形补子 292 挽袖 缂丝人物纹挽袖 295 仕女采莲赏梅挽袖 296 渔樵耕读挽袖 297 瓜瓞绵绵挽袖 298 缂丝宝相花挽袖 299 打子绣二龙戏珠挽袖 300 拉锁绣博古纹挽袖 302 梅兰竹菊盆景挽袖 303 打子绣人物纹挽袖 304 仕女赏花挽袖 304 仕女游春挽袖 305 多福、多寿、多子三多纹挽袖 306 盘金绣花卉纹挽袖 306 贴补绣莲花纹挽袖 307 纳纱绣十二生肖挽袖 308 打子绣博古纹挽袖 309 人物纹挽袖之一 310 人物纹挽袖之二 311 珠子绣鸟禽纹挽袖 312 缂丝婴戏图挽袖 314 绦子边 二式花鸟纹绦子边 317 鹿鹤团寿纹绦子边 318 蝴蝶纹绦子边 319 各式花卉、福寿纹绦子边 320 各式花卉纹绦子边 322 饰品 六式眉勒 325 珠子绣寿字纹眉勒 326 珠子绣花卉纹眉勒 327 封侯挂印耳套 328 飞禽动物纹耳套 329 白菜蝈蝈纹耳套 330 五福捧寿耳套(六对) 331 吉祥文字纹耳套(四对) 332 绣耳套(三对) 334 梅兰竹菊纹耳套(四对) 335 白蛇传、连生贵子耳套(两对) 336 杂宝纹、冠上加官耳套(两对) 337 五彩菊花纹耳套 338 狮子滚绣球耳套 339 吉祥文字纹耳套之一(三对) 340 吉祥文字纹耳套之二(两对) 341 黄缎地小脚棉鞋 342 蓝缎地打子绣小脚棉鞋 343 粉缎地兰花纹小脚鞋 343 粉缎地鱼戏莲平底船鞋 344 浅蓝缎地梅花纹平底船鞋 345 粉红缎地梅花纹平底船鞋 345 草编木底小脚鞋 346 绣品 校场比武图挂帐 349 藕荷缎地鸿门宴挂帐 350 月白缎地穿珊瑚珍珠五百罗汉彩绣挂帐 352 红缎地百子图挂帐 355 浅绿缎地郭子仪祝寿图寿帐 355 潮州绣三国演义寿帐 357 石青缎地福禄寿三星寿帐 357 卡拉呢群仙祝寿寿帐 358 红缎地郭子仪祝寿图寿帐 360 三蓝绣宝相花帷帐 362 红缎地太平有象帷帐 364 顾绣郭子仪祝寿图 366 铺绒绣博古纹图 368 陶渊明赏菊图挂帐 370 缂丝瑶池群仙祝寿图 371 石青缎地仕女纹条幅(一对) 372 黄龙缎地寿纹大围桌 374 宝相花缂丝椅披(单只) 376 红缎地三蓝绣椅披(单只) 377 卡拉呢三蓝绣博古纹椅披(一对) 378 石青缎地博古纹椅披(一对) 379 秋色铺绒太平有象椅披(一对) 380 粤绣五伦图插牌 381 白缎地彩绣孔雀开屏插牌 382 粤绣百鸟朝凤插牌 384 粤绣孔雀开屏跟斗镜插牌 386 粤绣孔雀开屏插牌 388 粤绣百鸟朝凤插牌 390 粤绣花鸟纹屏风 391 粤绣鸟禽纹四扇挂屏 392 粤绣花中有花折扇 394 粤绣五伦图镜芯 396 参考文献 397 后记 399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