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书系皆为高三学生家长量身打造,通俗易懂,并配有生动有趣的插图,具有指导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符合高家长现实需求。《承诺成就未来·明确目标》侧重亲子帮助。结合高考前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现状,切实帮助高三学生家长理解高考、认识孩子,通过心理上的自我认知、自我辅导,寻找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成功高考。全书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以心理学基本常识为指导,分析实际案例与家长共享,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帮助方法,及心理辅导的操作手段。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而且很实用,是一本适宜家长阅读并实践的指导性书籍。
为高三学生量身打造,指导性、权威性、可操作性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崇德 著名学者、教授 于丹联袂推荐 做出公众承诺,你就会有超强的动力,高考成功一点都不难
黄河奔流,浩荡入海。漫漫人生,光辉灿烂。人生岁月,变化最大、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从出生到成年的这一段时光。
目前的中国教育,正处在改革的关键点上。素质教育虽然早已提出,而且在不断地推进,但是应试教育的绳索依然没有去除。温家宝总理2009年9月4号在北京35中学听课时提出,我们的教育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也谈到,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孩子有创新的机会!可见,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训练学生如何思考!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知道某些事物,而是在于训练能思考出某些事物的头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应该向何处去?
在三十多年的教育及研究里,我从没停止过对教育落脚点的思考,一直致力于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探索一条两者结合的道路。我们探索的出发点是,不要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而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可以很轻松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一些实验校的研究中,证明了小学六年制的教学任务,学生四年就能够完成。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陆续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导向》、《小学生心理导向》、《幼儿心理导向》系列丛书就是拓展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沃建中,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认知发展研究室主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与脑功能发展、个体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专著或主编的丛书及教材达7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1999年,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心理学科唯一);著作《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获得北京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2003年,主持“儿童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研究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心理学科唯一)。
1 高考是一种承诺
1.1 高考,不是家长梦想的延续
1.2 高考,不是同学愿望的复制
1.3 高考,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1.4 高考,给自己一个承诺
2 设定目标,做出承诺
2.1 目标是人生的灯塔
2.2 设定目标是有原则的
2.3 开始设定目标的旅程
3 承诺就是力量
3.1 激发你的学习潜能
3.2 助你跨越所有障碍
3.3 让你抗拒所有诱惑
3.4 激发你强烈的企图心
4 承诺要“把握”时间
4.1 制定详细合理的计划
4.2 画出时间饼图
4.3 养成特定时间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习惯
4.4 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最重要的学习
4.5 设立自己的免干扰时间
4.6 找出自己的黄金学习时间
4.7 善于利用零散时间
5 兑现你的承诺
5.1 晒晒你的高考目标
5.2 随时随地铭记你的高考目标
5.3 别说“我不行”
5.4 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5.5 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5.6 寻找你的学习榜样
5.7 立刻行动,绝不拖延
后记
认识小唐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高三复读生了。她学习比较刻苦,可是第一次高考成绩只有430分,一年的努力没有成效,她感到非常沮丧。听了讲座之后,她隐隐感到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特点,从而找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瓶颈。测试和规划之后,她恍然大悟,找到了制约自己成绩的关键因素,也发现了自己从未发现的潜能。她按照我所告知的方法有效改善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有了更适合自己的高考目标。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她感受到学习是快乐、轻盈的,是充满无穷乐趣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现在我还保留着小唐发来的邮件:“有了高考目标的支撑,遇到问题后我再也不会担心请教老师或同学时会遭受评论,内心曾有的自卑情结慢慢地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的肯定和接纳。在我有些许沮丧的时候,我仍然相信我能行。新的高三生活中,我一次次用智慧和力量与生活中的绊脚石进行斗争,不断地完成自我升华。以前那个计较得失、诚惶诚恐的我,开始变得心胸宽阔,开始拥有宁静而清澈的心灵。正是因为我心中强烈地渴望实现我的目标,我才能以奇迹般的高考成绩步入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