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典范福建省长汀县曾是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区域之一。而长汀人民在长期的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的长汀经验,并提出建设业兴民富、山清水秀、风淳韵美、和谐宜居、幸福安康的生态家园的目标,推动从生态治理向建设生态家园的转型升级。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长汀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长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序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生态文明建设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就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并身体力行地大力推动实施。到中央工作后,总书记告诫我们,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2011年底至2012年初,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总书记连续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来闽考察时,更亲自为福建谋划未来,提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战略要求。2017年5月,又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出批示,希望我们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绩。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福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些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这个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大气、生态环境三大指标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国首位,清新福建成为一张亮丽名片,生态优势成为福建发展的最大优势。
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长汀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长汀县长期饱受水土流失之苦,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影响之大,居福建之首。据1985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近1/3。1983年长汀县被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试点县,从此拉开了拯救生态的持久战序幕。
长汀县干部群众在省市县和驻闽部队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和老区的光荣传统作风,坚持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统筹推进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特别是2011年底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后,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了一个全面攻坚的新阶段。经过全县干部群众锲而不舍的努力,到2015年底,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6.6万亩,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如今的长汀,已从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贫困地区,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呈现出生态美、百姓富的良好发展态势。
福建省委党校的几位教授,在深入长汀县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编撰了《美丽中国的县域样本福建长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一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长汀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长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相信此书的出版,能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能为其他地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经验,并为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
是为序。
尤 权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年7月4日
林默彪,1958年生,福建平潭人。福建省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哲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新华文摘》、《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郭为桂,福建省委党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导 论 红与绿的交响曲/001
第一章 从荒山到绿洲: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与经验/008
一 水土流失的历史及原因/009
二 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与成效/015
三 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025
第二章 生态家园的顶层设计:长汀环境建设的规划引领/044
一 从生态环境治理向生态环境建设的转变/044
二 规划引领生态环境建设/049
三 长汀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
第三章 生态家园的物质基础:长汀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077
一 生态产业与长汀生态产业发展基础/078
二 长汀生态产业体系的初步构建/084
三 长汀生态产业建设的经验与思考/101
第四章 生态家园的城乡布局:长汀人居体系的初步构建/115
一 人居环境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115
二 长汀人居环境建设的状况/120
三 长汀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与思考/135
第五章 生态家园的人文涵养:长汀社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146
一 社会与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46
二 长汀生态文明建设的多主体参与/150
三 构建生态文化支撑生态家园建设/158
四 生态社会与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168
第六章 生态家园的体制保障:长汀生态制度的健全完善/174
一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及其重要作用/174
二 长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初步构建/179
三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考/189
第七章 生态家园的技术支持:长汀生态技术的开发应用/197
一 生态技术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97
二 长汀对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00
三 长汀生态技术建设的经验与思考/209
结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215
附 录 专访时任长汀县委书记魏东/232
后 记/245